梅花二首

作者:林宪 朝代:宋代

梅花二首原文

凌晨汲山泉,盥洗甫云暇。
徐行修竹间,小立疏梅罅。
尖风耿薄日,色影寒相射。
幽香定有无,纹禽踏花卸。

诗词问答

问:梅花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林宪
问:梅花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林宪的名句有哪些?答:林宪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凌晨

(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山泉

山地涌出的泉水

清澈的山泉

盥洗

洗手、脸

行修

亦作“ 行脩 ”。品行端正。《荀子·致士》:“礼及身而行修,义及国而政明。”《汉书·王吉传》:“左曹 陈咸 荐 骏 ( 王骏 )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宋 曾巩 《宜黄县县学记》:“使一人之行脩,移之於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於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清 戴震 《原善》:“君子体仁以修身,则行修也。”

小立

暂时立住。 宋 杨万里 《雪后晚晴赋绝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明 袁宏道 《赴栖霞》诗:“舟迂迷去处,小立问渔翁。” 清 郑燮 《贺新郎·落花》词:“小立梅花下,问今年暖风未破,如何开也?”

尖风

刺人的寒风。 唐 李商隐 《蝶》诗:“只知防浩露,不觉逆尖风。” 宋 梅尧臣 《次韵永叔新岁书事见寄》:“尖风细细欲穿帘,残雪微销冻结檐。” 应修人 《雪夜》诗:“被尖风抽打……我冻僵的耳鼻呀,你请不要忧伤。”

幽香

淡雅的香味

野芳发而幽香。——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有无

亦作“ 有亡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纹禽

指羽毛美丽有文彩的鸟,如鸳鸯、孔雀等。 宋 黄庭坚 《两同心》词:“曾共结,合欢罗带;终愿効,比翼纹禽。” 宋 杨无咎 《于中好》词:“梅花摘索穿疎竹,荫纹禽,喜懽相逐。”

踏花

亦作“蹋花”。1.踏青,游春。 五代 谭用之 《寄阎记室》诗:“鼇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宋 刘过 《祝英台近·同妓游帅司东园》词:“晚来约住青驄,蹋花归去,乱红碎,一庭风月。” 明 汤显祖 《送牛光山暂归泾阳》诗:“献岁客残同署晓,兼春人忆踏花时。” 唐弢 《创作漫谈·不做落第秀才》:“有一次,出的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只是游春的意思,这一点容易画……惟有‘香’是抽象的东西,很难从画面上表现。”

(2).佛经故事:昔有 南窟仙人 ,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处取火。 北窟仙人 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