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兴八首(选四)·其一

作者:杜关 朝代:清代

春兴八首(选四)·其一原文

大江南北一枰棋,野戌年年鼓角悲。

半壁河山三鼎局,群雄割据五胡时。

风雷夜动神龙起,苜蓿春浓战马驰。

匝地红尘飞絮乱,花开花落系人思。

诗词问答

问:春兴八首(选四)·其一的作者是谁?答:杜关
问:春兴八首(选四)·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春兴八首(选四)·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关的名句有哪些?答:杜关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参考注释

大江南北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

鼓角

战鼓和号角的总称。古代军队中为了发号施令而制作的吹擂之物

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 张郃。——《三国演义》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唐· 杜甫《阁夜》

半壁河山

同“ 半壁江山 ”。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 《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陈毅 《三十五岁生日奇怀》诗:“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三鼎

(1).古代祭礼,因等级而异制,士用三鼎,大夫用五鼎。《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於寝门外东方、北面、北上。” 郑玄 注:“鼎三者、升豚、鱼、腊也。”《孟子·梁惠王下》:“君所谓踰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 赵岐 注:“《礼》:士祭三鼎,大夫祭五鼎故也。”《南齐书·武帝纪》:“四爵内陈,义不期侈;三鼎外列,事岂存奢。”

(2).相传 黄帝 作三宝鼎。象天、地、人。见《汉书·郊祀志上》。《三国志·魏志·锺繇传》“ 文帝 在东宫赐 繇 五熟釜”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太子与 繇 书曰:‘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岂若斯釜五味时芳?’”

群雄

旧时称在时局混乱中称王称霸的一些人

群雄割据

割据

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资治通鉴》

重镇如割据,权轻绝纪纲。——唐· 杜甫《入衡州》

五胡

晋武帝 死后, 晋 室内乱,北方少数民族 匈奴族 的 刘渊 及 沮渠氏 赫连氏 , 羯族 石氏 , 鲜卑族 慕容氏 及 秃发氏 乞伏氏 , 氐族 苻氏 吕氏 , 羌族 姚氏 ,相继在中原称帝,史称“五胡”。《晋书·元帝纪论》:“ 晋氏 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譬之典午之祚,甘心偏安 江左 ,而中原一片田土,反为五胡占据,岂不悲哉!”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苜蓿

一种生长广泛的重要的欧洲豆科牧草植物( Medicago sativa ),具三小叶和蓝紫色花,主要作为牧草和绿肥作物,在旱季可生存,这是因为它们有特别长的根系,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春浓

春意浓郁。 宋 苏轼 《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宋 陆游 《春日》诗:“春浓日永有佳处,睡味着人如蜜甜。”

战马

训练后用来作战的马(主要供骑兵使用)

战马嘶鸣

匝地

遍地,满地

浓荫匝地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飞絮

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开花

(1) 植株花朵绽开,比喻出现好的事物或局面

这棵百合早开花了

荒漠开花

(2) 比喻经验传开或事业兴起

先进技术全面开花

(3) 像花那样散开

高射炮火遍地开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