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人雪霁捕鱼图叠旧作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元人雪霁捕鱼图叠旧作韵原文

平江不冻澄波清,芦汀风动飘晴霙。

扁舟家计本耐冷,荡桨那虑冲轻凌。

竹篷寒色昨皴白,布衫暖意新裁青。

巨鱼羡须结巨网,奚事袖罟将手罾。

并心赴时妇子共,举罛邪许齐经营。

古道谁知直钩钓,好音雅称溉釜烹。

春朝密雪兆农庆,展观兴致居然增。

结撰颇异四家意,杨契丹法传芳声。

江行初雪贻赵生,石渠秘赏曾吟评。

底须致惜无名氏,犹胜优孟衣冠混李成。

诗词问答

问:题元人雪霁捕鱼图叠旧作韵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元人雪霁捕鱼图叠旧作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

参考注释

澄波

清波。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澄波万壑,洁澜千里。”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距施州二十里》词:“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东瞰澄波,西悬倒壁。”

风动

空气压力使运动或作功

风动工具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家计

家庭生计,即经济状况;家产

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晋书·甘卓传》

寒色

在七色光中,除绿色光外,如:青、紫、蓝等光之色,给人以寒冷感。也称“冷色”

布衫

布制的单衣。 唐 白居易 《王夫子》诗:“紫綬朱紱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 周 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 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 宋 杨万里 《侧溪解缆》诗:“ 蓬莱 云气君休望,且向 严滩 濯布衫。”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也记得布衫留在 赵 家,但倘若去取,又深怕秀才的竹杠。”

暖意

温暖的意味;温暖的情味。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厅中竖着一棵大杉树,上插小烛,融融火光,满室都含温情的暖意。” 郭沫若 《双倍的春天》诗序:“在欢迎队伍中,车行很缓,暖意盎然,社会主义的春天有了加倍的感觉,因成此诗。”

新裁

(1).新的设计、筹划。多指诗文、工艺的构思。 唐 贾岛 《雪》诗:“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清 费经虞 《定军山下村居》诗:“观物未能忘旧事,避人稍欲著新裁。” 鲁迅 《<北平笺谱>广告》:“近来用毛笔作书者少,制笺业意在迎合,輒弃成法,而又无新裁,所作乃至丑恶不可言状。”

(2).新体裁;新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释通》:“何谓仍原题?诸史异同,各为品目,作者不为更定,自就新裁。”

并心

(1).同心。《后汉书·赵岐传》:“ 岐 虽迫大命,犹志报国家,欲自乘牛车,南説 刘表 ,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与将军并心同力,共奬王室。”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我深闭固拒,使彼不得安息,则彼上下愤惧,并心一力,致死於我,彼所以能崛强也。”

(2).专心。 汉 贾谊 《治安策》:“ 商君 遗礼义,弃仁恩,并心於进取,行之二岁, 秦 俗日败。” 晋 左思 《娇女》诗:“并心注肴饌,端坐理盘槅。”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君於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乎!”

犹言集中心思,专心。 清 方苞 《送李雨苍序》:“君其併心於所事,而於文则暂輟可也。”

妇子

(1).妻与子。

(2).指妻子儿女。《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后汉书·孔融传》:“初, 曹操 攻屠 鄴城 , 袁 氏妇子多见侵略。” 宋 王安石 《白日不照物》诗:“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邪许

亦作“ 邪軤 ”。亦作“ 邪謣 ”。劳动时众人一齐用力所发出的呼声。即号子声。一人领呼称为号头,众人应和称为打号。《文子·微明》:“今夫挽车者,前呼邪軤,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吕氏春秋·淫辞》“前乎舆謣” 汉 高诱 注:“舆謣或作邪謣。前人倡,后人和,举重劝力之歌声也。”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五:“入闸闸为阻,千夫万夫挽邪许。” 王统照 《鬼影》:“满舱面上尽是些邪许相呼的工人。”

经营

(1) 筹划经管;组织计划

这届运动会真是煞费经营

韩魏之经营。——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毕世而经营。——清· 黄宗羲《原君》

经营商业

(2) 规划治理

经营天下

(3) 往来

经营原野

古道

(1) 传统的正道。今通称不趋附流俗,守正不阿为古道

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邮里逐鸡难,亦无党也。——汉· 桓宽《盐铁论·殊路》

(2) 古朴

古道热肠

忠厚古道

(3) 古旧的路径

踏上石子铺的古道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 李白《忆秦娥》

直钩

亦作“ 直鈎 ”。 1.传说 姜太公 出仕前钓于 渭 滨,所用钓钩是直的且不设饵。后因以“直钩”借指归隐生活。 唐 方干 《早发洞庭》诗:“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鉤。”

(2).借指 姜太公 。 唐 黄滔 《严陵钓台诗》:“直钩犹逐熊羆起,独是先生真钓鱼。”

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雅称

(1).素称。《后汉书·韦彪传》:“好学洽闻,雅称儒宗。”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

(2).美称。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辨经》:“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借以为雅称,是以鬼事人也。”

春朝

谓帝王春季接受诸侯、臣子朝见或诸侯、臣子春季朝见帝王。 宋 苏轼 《春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春天的早晨。亦泛指春天。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 唐 元稹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宋 刘子翚 《和李巽伯春怀》:“山寒古寺清,断续春朝雨。”

兴致

感兴趣

他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游园会

居然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结撰

(1).结构撰述。《楚辞·招魂》:“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洪兴祖 补注:“撰,述也,定也,持也。” 朱熹 集注:“谓结述其深至之情思。”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今所谓文,构思结撰,出於未然,乃因字以成文。” 朱自清 《背影》序:“诗的字句、音节,小说的描写、结构,戏剧的剪裁与对话,都有种种规律(广义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须精心结撰,方能有成。”

(2).指园林建筑的构思及布局。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今有人焉,拥数万金而谋起一大宅……是宅也,必非凭空结撰,如海上之蜃,如三山之云气,以为楼臺,将必有所託基焉。”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想见匠心结撰劳,起稿或经四五易。”

契丹

中国古代的一个民族,四至五世纪时在今辽河上游游牧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芳声

美好的声誉。 汉 祢衡 《鹦鹉赋》:“於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唐 韩愈 《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之一:“定謚芳声远,移封大国新。” 明 徐渭 《赠陈君》诗:“ 陈君 在乡曲,少小驰芳声。”

初雪

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石渠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底须

何须;何必。 元 许有壬 《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緑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无名氏

不愿公布姓名或查不出姓名的人

优孟衣冠

(1). 楚 相 孙叔敖 死, 优孟 着 孙叔敖 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 楚庄王 及左右不能辨,以为 孙叔敖 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优孟衣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观场之事,宜晦不宜明。其説有二:优孟衣冠,原非实事,妙在隐隐跃跃之间。”《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今日之下,你四位还要合臺上这个优孟衣冠的 西楚霸王 接演这本侍坐言志的续编,我以为也就大可不必了。”

(2).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 明 郑仲夔 《耳新·立言》:“文之摹古者,世輒嘲之,谓是优孟衣冠。夫优孟衣冠,徒刻画於形似,终逊真神耳。”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高青邱诗》:“后来学 唐 者, 李 何 辈袭其面貌,仿其声调,而神理索然,则优孟衣冠矣。”

(3).谓仿古而酷似原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看书画亦有三等,至真至妙者为上等,妙而不真者为中等,真而不妙为下等。上等为 随 珠 和 璧,中等为优孟衣冠,下等是千里马骨矣。”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 道光 戊戌二十二日与 杨少青 二兄,薄游 双门底 ,至 汲古堂 ,翻閲故籍见之,以其尚具优孟衣冠,置之行篋,可为书扇之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