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石室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云林石室原文

陟降复遵栈,妥贴更得室。

室在万石中,近有远如失。

峭茜䃎硢间,偨池苍林出。

谓其有定形,云生幻若逸。

谓其无定形,云归复一律。

石林云互妙,而室受之吉。

生白乃在兹,得句亦清谧。

诗词问答

问:云林石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云林石室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质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三十

参考注释

陟降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妥贴

(1) 十分合适,恰当

安排妥贴

(2) 令人满意地

准备十分妥贴

万石

(1).《汉书·石奋传》:“ 奋 长子 建 ,次甲,次乙,次 庆 ,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於是 景帝 曰:‘ 石君 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 奋 为 万石君 。”后因以“万石”指 汉 石奋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 万石 周慎,安亲保荣。”

(2).指一家有五人官至二千石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兄弟五人皆有吏材,至大官, 东海 号曰‘万石 严嫗 ( 延年 母)’。”《新唐书·张文瓘传》:“﹝ 张文瓘 ﹞四子: 潜 ,为 魏州 刺史; 沛 , 同州 刺史; 洽 ,卫尉卿; 涉 ,殿中监。父子皆至三品,时谓‘万石 张 家’。”《宋史·廖刚传》:“﹝ 廖刚 ﹞子四人: 迟 、 过 、 遂 、 遽 ,仕皆秉麾节,邦人号为‘万石 廖 氏’。”

(3). 汉 代三公别称万石。后泛指官职高的人。 唐 颜师古 《百官公卿表》题解:“ 汉 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穀。” 唐 元稹 《追封孔戣母韦氏等》:“ 潁考叔 食美而思遗其亲,此孝子不违於一饭也。而况於万石在前,累茵在侧,慰心不及,非赠而何?” 宋 叶适 《致政通直钱公挽歌词》:“好儿须万石,广厦剩千间。” 清 吴伟业 《武林谒同门张石平》诗:“二 室 才名官万石, 两河 财赋导三江。”

偨池

亦作“ 偨傂 ”。参差不齐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偨池茈虒,旋还乎后宫。” 郭璞 注引张揖曰:“偨池,参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柴池”。

定形

(1) 改变或操纵某物使它具有一定形状

把铁加热并定形

(2) 依照特殊模型塑造、浇铸、形成一定形状

这块水泥板已干涸定形了

云归

乘云归去。谓仙逝。 宋 苏轼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石林

含二氧化碳的水流溶蚀或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林立于地表的塔状石炭岩

去南有石林风景区

云互

像云一样变幻莫测。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故情居理上,情理云互,物已相倾,亦中智之率任也。”《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心悽目泫,情条云互。” 刘良 注:“言情理忽失次而乱,如云之互更变也。”

生白

生出光明。《庄子·人间世》:“瞻彼闋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陆德明 释文:“ 崔 云:‘白者,日光所照也。’ 司马 云:‘室比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 唐 白居易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忘筌亭》:“只开新户牖,不改旧风烟。虚室閒生白,高情澹入玄。”一说,谓产生纯洁的道心。《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室生白,吉祥止也。” 高诱 注:“虚,心也;室,身也;白,道也。能虚其心以生於道。道性无欲,吉祥来止舍也。”

乃在

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得句

谓诗人觅得佳句。 唐 周贺 《上陕府姚中丞》诗:“成家尽是经纶后,得句应多諫諍餘。” 宋 陆游 《晴甫一日复大风雨连日不止遣怀》诗:“得句已无前辈赏,开编时与古人游。” 元 萨都剌 《高邮至邵伯》诗之一:“有时得句无人和,风雨寒窻夜读书。” 清 曹寅 《秋日过访芥公》诗:“得句闻敲鉢,逃禪媿闭关。”参见“ 觅句 ”。

清谧

清静;安宁。 三国 魏 曹植 《母仪颂》:“清謐后宫,九嬪有序。” 唐 李白 《望黄鹤山》诗:“金灶生烟埃,玉潭祕清謐。”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今山海清謐,千里宴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地方清謐,人心大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