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恭侍皇太后万善殿瞻礼随游瀛台诸胜敬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金风玉露共徘徊,为奉慈游特地来。

璧月圆时瞻月相,壶天深处是天台。

香飘桂子堆金粟,酒献南山作寿杯。

无限欢欣随辇道,人间端的有蓬莱。

诗词问答

问:《中秋日恭侍皇太后万善殿瞻礼随游瀛台诸胜敬成一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

参考注释

金风玉露

秋风和白露。亦借指秋天。 唐 李商隐 《辛未七夕》诗:“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宋 秦观 《鹊桥仙》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清 纳兰性德 《齐天乐·塞外七夕》词:“清漏频移,微云欲溼,正是金风玉露。”

徘徊

(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璧月

月圆像璧一样。对月亮的美称

月相

月亮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

壶天

(1).传说 东汉 费长房 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 长房 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唐 张乔 《题古观》诗:“洞水流花早,壶天闭雪春。”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别开閶闔壶天外,特起 蓬莱 陆海中。”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一折:“尚兀自嫌他拘倦,向御园中别是一壶天。”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李雪木 ﹞自到 杜曲 ,神隐壶天者,数晨夕矣。”亦作“ 壶中天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 唐 白居易 《酬吴七见寄》诗:“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 宋 陆游 《壶天阁》诗:“乃知壶中天,端胜缩地脉。”

(2).传说仙人 施存 有一壶,中有天地日月,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参见“ 壶公 ”。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桂子

桂花。 宋 柳永 《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金粟

(1).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

(2).“ 金粟如来 ”的省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

(3).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宋 范成大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

(4).黄色花蕊。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

(5).比喻灯花、烛花。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 许光治 《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

(6).首饰名。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 华锺彦 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

(7).山名。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玄宗 尝謁 桥陵 ,至 金粟山 ,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后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 鼎湖 龙作雨, 金粟 鸟呼风。”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欢欣

欢喜欣悦。《荀子·礼论》:“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后汉书·杜林传》:“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置酒延宾客,客容亦欢欣。”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至於来岁首春,又当天下百官述职,多士宾兴,衣冠咸萃於天都,欢欣交通於万国。”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欢欣和绝望的起伏,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懽欣:亦作“ 懽忻 ”。喜悦;欢乐。《大戴礼记·曾子立孝》:“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受朝贺表》:“﹝臣﹞无任跳跃懽忻瞻望徘徊之至。” 明 方孝孺 《思亲堂记》:“天之於人寓懽忻於悲哀,藏长养於摧抑。”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 益谦 兄弟三人,亦偕出偕入,如一人之身,懽欣无所间。”

辇道

(1).可乘辇往来的宫中道路。《史记·孝武本纪》:“乃立 神明臺 、 井干楼 ,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属焉。”《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华榱璧璫,輦道纚属。” 颜师古 注:“輦道,谓阁道可以乘輦而行者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地理》:“ 阿房宫 一曰 阿城 ,规恢八百餘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輦道相属。”

(2).指皇帝车驾所经的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 清 方文 《偕闵无作孔千一宁山同登雨花台》诗:“牛车填輦道,马卒拥城门。” 清 吴家骐 《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鸞旂肃肃驻郊坰,輦道风和霽色明。”

(3).古星名。属天琴、天鹅两座。《晋书·天文志上》:“西足五星曰輦道。”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