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齐夕同司马年兄咏雪

作者:李良柱 朝代:明代

省中齐夕同司马年兄咏雪原文

画省森沉静柏乌,欲谈翻觉解围无。

五轮沙漏传银箭,六出天花点玉壶。

倦去且看司马赋,渴来想入步兵厨。

悬知后夜升中际,历历榆光片月孤。

诗词问答

问:省中齐夕同司马年兄咏雪的作者是谁?答:李良柱
问:省中齐夕同司马年兄咏雪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省中齐夕同司马年兄咏雪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良柱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良柱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参考注释

画省

指尚书省。 汉 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或称“粉省”、“粉署”。 唐 岑参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盛德中朝贵,清风画省寒。”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清 方文 《喜从子密之京师归》诗之二:“一官辞画省,三载恋 金门 。”

森沉

亦作“ 森沉 ”。1.谓林木繁茂幽深。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黑松林》:“坛外古松万株,森沉蔽日。” 清 王时翔 《绿意·新绿风雨庵分赋》:“嫩叶柔柯,渐觉森沉,装点更饶幽景。”

(2).指幽暗阴沉。 南朝 宋 鲍照 《过铜山掘黄精》诗:“ 铜溪 昼森沉,乳竇夜涓滴。”《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巨殿森沉,飞甍烜赫。” 郭沫若 《集外·暗无天日的世界》:“大雨倾盆之后,突然阴晦了起来,简直如像森沉的黑夜。”

柏乌

栖宿于柏树上的乌鸦。 唐 丁仙芝 《戏赠姚侍御》诗:“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参见“ 柏臺 ”。

解围

(1) 解除包围或围困

(2) 帮助某人摆脱尴尬的场面

幸亏她替我解了围

五轮

(1).即五体。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四四:“五轮者谓左膝、右膝、左手掌、右手掌、头顶,是为五轮。五处皆须至地,虔诚作礼。常以此五处至地礼敬三寳,当来成佛之时,五处皆有千辐轮相显现也。”

(2).佛教谓眼有血、风、气、水、肉五轮。因用以指眼睛。 宋 苏轼 《赠眼医王彦若》诗:“吾於五轮间,荡荡见空曲。”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眼有五轮》:“按《龙树王菩萨论》有‘五轮,血、风、气、水、肉’。五轮应五臟也。”

(3).指佛手掌五指。《楞严经》卷一:“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清 周亮工 《佛手拑》诗:“遥识五轮宣示意,云中金色软如绵。”

沙漏

(1).古代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其制法与漏壶相同,因北方天寒易冻,故以沙代水。也称沙时计。 明 游潜 《博物志补》:“五轮沙漏,北方水善冻,壶漏不下, 新安 詹希元 以沙代水,人以为古未有也。”

(2).即沙滤器。参见“ 沙滤器 ”。

银箭

(1).指银饰的标记时刻以计时的漏箭。 隋 江总 《杂曲》之三:“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清 吴伟业 《洛阳行》:“铜扉未啟牵衣諫,银箭初残泪如霰。”

(2).比喻白亮的箭形事物。(1)比喻月光。 宋 欧阳修 《越溪春》词:“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2)比喻雨柱。 金 元好问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诗:“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六出

雪花的别称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天花

(1)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及接连出现的各阶段皮疹,皮疹最后以脓泡、脱痂及瘢痕形成为特征

(2) 玉蜀黍的雄花,因为长在植株的顶部,所以叫天花

(3) 雪花

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闻一多《雪》

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兵厨

三国 魏 阮籍 闻步兵校尉厨贮美酒数百斛,营人善酿,乃求为校尉。见《三国志·魏志·阮籍传》 裴 注引《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兵厨”代称储存好酒的地方。 宋 苏辙 《戏作家酿》诗之一:“ 嗣宗 尚出仕,兵厨可常到。” 宋 吕颐浩 《与程晋道书》:“自到此,每月酿四五斗,虽气味浓香不逮兵厨,自有野醪真趣。”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赵叟生日》词之六:“欲举一杯寿酒,却愁破费兵厨。” 金 元好问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緑泛兵厨酒,红依幕府莲。”

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后夜

后半夜。 唐 刘长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诗:“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刘六淮潮》:“后夜人无寐,遥听入浦声。”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任怀仁》:“后夜忽见形云。我家明日当除服作祭。”

中际

佛家以前际、中际、后际为三际,犹言三世。中际即现在世。《持世经》卷二:“诸行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无有住时,诸行念念生灭。” 唐 刘禹锡 《送鸿举师游江南引》:“乃至一謦欬,一弹指,中际皆具,何必求三生以异身邪?”参见“ 三世 ”。

历历

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榆光

泛指星光。 唐 韦琮 《月明星稀赋》:“兔影高辉,榆光潜靄。”

片月

(1).弦月。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片月窥花簟,轻寒入锦巾。” 宋 陆游 《渔父》诗:“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佔白鸥波。”

(2).一片月光。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