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馆

作者:钱闻诗 朝代:宋代

归去来馆原文

来兮归去拂尘缨,引目家山一日程。
柳菊知归应改色,稚儿门候仆欢迎。

诗词问答

问:归去来馆的作者是谁?答:钱闻诗
问:归去来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钱闻诗的名句有哪些?答:钱闻诗名句大全

钱闻诗归去来馆书法欣赏

钱闻诗归去来馆书法作品欣赏
归去来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拂尘

掸除尘土,后专指掸尘土,驱蚊蝇的用具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红楼梦》

引目

(1).古时获准销售的货物凭单。开列有品种、份量等。《元典章新集·户部·盐法》:“诸衙门并行铺之家,卖讫官盐,限五日赴所属州司县缴纳引目。”《明史·食货志四》:“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续文献通考·征榷三》:“引目有新旧之混淆,商灶有奸良之杂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海舶出发前必须到市舶司登记,领取公据或公凭、引目。”

(2).举目。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二:“ 恂如 悄声,还引目四顾,生怕有人偷听了去。”

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日程

(1) 根据日期安排的顺序

旅游日程

(2) 一天或每天的行程

知归

(1).思归。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虽復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

(2).谓知所归循、归依。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悬书有附,委篋知归。” 唐 李彦芳 《乐德教胄子赋》:“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

(3).欲求归隐。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浦起龙 心解:“‘知归’、‘取适’言能知归隐,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适情、万事谁堪比并。”

改色

(1)

(2) 变成另一种颜色

面不改色

(3) 通过与另一种颜色或另一种浓淡的色彩搀和而改变色调

稚儿

幼儿;幼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一东方古文化国的稚儿,进 西欧 新旧文化, 希腊 希伯来 文化,剧斗刚到短兵相接军机迫切的战场里去了。” 郭沫若 《集外·自然》:“自然中骄养惯了的稚儿,失却了他们的朋友,自入市中来,只每日地容颜消瘦。”

门候

守门之官。《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候。” 颜师古 注:“门候,主候时而开闭也。”《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布 ( 吕布 )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隻戟, 布 言:‘诸君观 布 射戟小支。’”《晋书·石勒载记下》:“ 永昌门 门候 王假 欲收捕之。”

欢迎

(1) 高兴地迎接

僮仆欢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他们欢迎旅行的人们归来

(2) 诚心希望;乐意接受

张开双臂欢迎这个组的到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