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

作者:司马光 朝代:宋代

咏史三原文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
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诗词问答

问:咏史三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问:咏史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司马光的名句有哪些?答:司马光名句大全

司马光咏史三书法欣赏

司马光咏史三书法作品欣赏
咏史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延陵

(1).古邑名。 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季札 ﹞去之 延陵 ,终身不入 吴 国。” 何休 注:“ 延陵 , 吴 下邑。”《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封於 延陵 。”

(2).借指 季札 。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延陵 有作, 侨 肸 是与。” 宋 范仲淹 《吴岩寺》诗:“唯有 延陵 逃遁去,清名高节老乾坤。” 清 李渔 《怜香伴·狂喜》:“你虽是 王莽 虚谦,我当做 延陵 真让。”参见“ 延陵季子 ”。

(3). 汉成帝 陵。《汉书·成帝纪》:“﹝ 绥和 二年﹞四月己卯,葬 延陵 。”

(4).指 汉成帝 。《汉书·元后传》:“行道之人为之陨涕,况於陛下,时登高远望,独不慙於 延陵 乎!”

(5).复姓。 南朝 宋 有 延陵盖 。见《宋书·谢晦传》。

利剑

锋利的剑。《公羊传·宣公六年》:“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世称利剑有千金之价, 棠谿 、 鱼肠 之属, 龙泉 、 太阿 之辈。” 张铁珊 《在非洲密林中·美丽的非洲》:“成年的剑麻象是一束插在瓶里的利剑,那一柄柄绿色的长剑伸向四方。”

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周游

到各处游历;走遍

乘船周游世界

遣奠

古代称将葬时的祭奠。《礼记·檀弓下》“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 汉 郑玄 注:“将行,将葬也。葬有遣奠。”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二:“ 延陵 腰利剑,上国使初通,待我周游徧,逢君遣奠终。”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痛三牲之养,忽至於遣奠;悲万寿之祝,俄成於晞露。”

晶荧

(1).明亮闪光。 唐 王起 《浊水求珠》诗:“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红楼梦》第六六回:“三姐儿看时,上面龙吞夔护,珠宝晶荧。”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怀孝常》诗:“天高玉露泻,草木流晶荧。”

萧瑟

(1) 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秋风萧瑟。——《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 寂寞凄凉

寒风

寒冷的北风

寒风刺骨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