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以上呜鹤余音卷之三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原文

达道逍遥无事客,狂歌度日欣欣。
孤然一性朗然真。
清如三岛月,闲似九霄云。
语话参差绝世梦,心头不挂微尘。
四时游玩百花亲。
壶中天不夜,物外景长春。

诗词问答

问:《临江仙 以上呜鹤余音卷之三》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达道

(1).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达道之行,实惟交友。” 宋 契嵩 《<坛经>赞》:“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2).明白、彻悟道理。《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远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 陶潜 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元 杨载 《赠胡汲古》诗:“先生唯达道,久矣乐山林。”

(3).实现理想或主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宋 苏轼 《赐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卿三居諫省,皆以直闻,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元 阎复 《追封伯夷叔齐制》:“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諫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身以成仁者也。”

(4).犹得道。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挝钞,和这古庙里泥神也爱钱,怎能勾达道昇仙。”

(5).博通各种学问。《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王烈 者,字 彦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 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6).犹沟通。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狂歌

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陈去病 《昼寝杂感》诗:“客难解嘲俱未洽,狂歌哀哭更何徒。”

度日

过日子,多指日子过得很艰难

欣欣

(1) 高兴自得的样子

欣欣然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

(2) 草木茂盛的样子

欣欣向荣

朗然

(1) 清澈明亮的样子

湖波朗然

(2) 形容声音响亮

童音朗然

三岛

(1).指传说中的 蓬莱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六宫攀不住,三岛互相招。” 元 耶律楚材 《和百拙禅师》诗:“眠云卧月辞三岛,鼓腹謳歌预四民。”《西游记》第十七回:“十洲三岛还游戏,海角天涯转一遭。”

(2).指 日本 。 清 秋瑾 《日人石井君索和》诗:“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瓏。”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语话

(1).谈话;说话。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共少府语话。”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溼,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2).话语;说话声。 五代 齐己 《寄孙闢呈郑谷郎中》诗:“雪长松檉格,茶添语话香。”《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只见人烟輳集,语话喧闐,甚是热闹。”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绝世

(1) 冠绝当时,举世无双。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死;弃世

心头

胸口

微尘

(1).佛教语。色体的极小者称为极尘,七倍极尘谓之“微尘”。常用以指极细小的物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应知极微是细色。不可断截破坏贯穿,不可取捨乘履摶掣,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非正不正,非高非下,无有细分,不可分析,不可覩见,不可听闻,不可齅尝,不可摩触。故説极微是最细色。此七极微,成一微尘。是眼识所取色中最微细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説,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 恒 沙世界,微尘数刼也?”《北齐书·樊逊传》:“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於微尘,纳 须弥 於黍米。” 唐 张乔 《雨中宿僧院》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十方,三世,所有微尘非他,知见而已矣。”

(2).极细小的尘埃。 唐 崔珏 《和人听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早就两眼发黑,耳朵里嗡的一声,觉得全身仿佛微尘似的迸散了。” 艾青 《光的赞歌》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喻指卑微不足道者。常用作谦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刘夫人 曰:‘ 周生 ,尔知积业树因从何而来,得如今日乎?’ 子良 答曰:‘微尘下俗,实所不究。’” 前蜀 杜光庭 《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伏念臣获以微尘,累叨皇泽,入参辅卫,出领藩维。” 康有为 《苏村卧病写怀》诗:“纵横宙合一微尘,偶到人间閲廿春。”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游玩

嬉戏玩乐

百花

亦作“ 百华 ”。各种花。 北周 庾信 《忽见槟榔》诗:“緑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 唐 熊孺登 《祗役遇风谢湘中春色》诗:“应被百华撩乱笑,比来天地一閒人。”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李密学会流杯亭》:“来从百花底,转向众宾前。”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就连梦,都像百花盛开的旷野,那般清新。”

壶中天

见“ 壶天 ”。

不夜

没有黑夜。形容月光或灯火照耀如同白天。 唐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诗:“洞天应不夜,源树祗如春。”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明 王西楼 《南吕一枝花·赏闰元宵》套曲:“重开不夜天,再造长春境。” 柳亚子 《浣溪沙》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声唱彻月儿圆。”

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长春

中国东北的城市,吉林省省会,面积18,881平方公里,人口570万(1982)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