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首·其三

作者:王汝玉 朝代:明代

杂诗十首·其三原文

青阳降丰泽,万物竞欣荣。

秋霜被原野,从此悲凋零。

贤人抱识鉴,时运有衰兴。

四皓隐商山,二八登虞廷。

卷舒贵适道,奚必局常经。

诗词问答

问:杂诗十首·其三的作者是谁?答:王汝玉
问:杂诗十首·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参考注释

青阳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 《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 应瑒 《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贺 《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 西陵 《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韦昭 注:“ 青阳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 汉 为 泾县 地。 唐 置 青阳县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 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 青阳 路, 吴 江 赤马 船。”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洗。”

丰泽

(1).丰沛的雨水。 汉 王粲 《公宴》诗:“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太史来告,卿云勃兴,洒丰泽於生人,答上玄之休徵。”

(2).指充足的水分。 唐 李行修 《请置诗学博士书》:“犹草木之丰泽,渐乎根,被乎枝叶,上下无滞气,内外无遁情。”

(3).丰厚的德泽。《晋书·乐志上》:“元首聪明,股肱忠,树丰泽,扬清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灵运》:“皇圣昭天德,丰泽振沉泥。”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 * 掾丹阳》诗:“丰泽耀纯仁,八方晏黔庶。”

(4).丰满而润泽。《红楼梦》第二八回:“ 寳釵 原生的肌肤丰泽。”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卑唐》:“吾最爱 殷令名 书《裴镜民碑》,血肉丰泽。” 姚华 《曲海一勺·述旨》:“小令数语,常若丰泽,套词连章,自成机杼。”

万物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善万物之得时。——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万物莫不然。——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欣荣

(1).欣欣向荣。 南朝 齐 王融 《歌四游》诗:“春枝多病夭,秋叶少欣荣。” 宋 范成大 《雪后雨作》诗:“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明 刘基 《送普颜子寿赴广西宪幕》诗:“化育之所加,欣荣及蓬藋。” 邹韬奋 《关于“生活日报”问题的总答复》:“这孩子(指《生活日报》)的努力可在创造新 中国 的历史过程中尽他所应尽的任务,同时历史巨轮的前进也影响到他的生长欣荣。”

(2).犹荣幸。 唐 李商隐 《谢河东公和诗启》:“恐惧欣荣,投错无地。” 冯浩 笺注:“既恐惧,又欣荣也。”

秋霜

(1) 秋天的霜

(2) 比喻白发

何处得秋霜。——唐· 李白《秋浦歌》

原野

旷野;没有树林、建筑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凋零

(1) 衰败,不振

(2) 用来喻人的死伤离散

贤人

德才兼备的人

自古贤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西游记》

识鉴

亦作“ 识鑑 ”。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晋书·桓彝传》:“性通朗,早获盛名。有人伦识鉴,拔才取士,或出於无闻,或得之孩抱。”《陈书·沉君理传》:“ 君理 美风仪,博涉经史,有识鉴。”《明史·吴宁传》:“ 寧 方介有识鑑。”

见“ 识鉴 ”。

时运

当时的运数;一时的运气

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小二黑结婚》

四皓

(1).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绮里季 、 夏黄公 。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汉 扬雄 《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荣於 南山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 东园公 姓 唐 ,名 秉 ,字 宣明 , 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夏黄公 姓 崔 ,名 廓 ,字 少通 , 齐 人,隐居 夏里 修道,故号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 ,字 元道 ,号曰 霸上先生 。’却欠 綺里季 。 皇甫謐 《高士传》载:‘ 綺里季 姓 朱 ,名 暉 ,字 文季 。’四人详矣……予以《索隐》既引《陈留志》欠 园公 之名,失写也; 廓 与 广 同,姓 黄 ,非 崔 ,文义顺也; 甪里 既称 泰伯 之后,必 苏 人,或寓居於 軹 也。”按,《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贞 索隐引《陈留志》作“ 园公 姓 庾 ”。参见“ 商山四皓 ”。

(2).指 南朝 齐 徐伯珍 兄弟四人。《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贫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诗:“我昔曾上 嘉禾岛 ,岛上衣冠多四皓。”

商山

山名。在今 陕西 商县 东。亦名 商岭 、 商阪 、 地肺山 、 楚山 。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秦 末 汉 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晋 陶潜 《桃花源诗》:“ 黄 綺 之 商山 ,伊人亦云逝。” 唐 王湋 《送王闰》诗:“ 江 芜连 梦泽 , 楚 雪入 商山 。” 章炳麟 《訄书·相宅》:“奉駠驹黄牛以郊天於土中。 鄠杜 竹林, 商山 甘木, 汧 濒牧马,不膴於 关中 ,不可以居。”参见“ 商山四皓 ”。

二八

(1).即十六。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 杜预 注:“十六人。”。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诗:“黛娥陈二八,珠履列三千。” 清 龚自珍 《霓裳中序》词:“惊鸿起,素衣二八,舞罢老蟾泣。”

(2).即十六。农历每月十六日。 南朝 宋 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宋 权德舆 《秋闺月》诗:“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词:“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3).即十六。十六岁。谓正当青春年少,多言女子。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二八年时不忧度,房边得宠谁相妬。” 宋 苏轼 《李钤辖坐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 渭城 歌。”

(4).八元、八恺的合称。《文选·张衡<思玄赋>》:“幸二八之遌 虞 兮,嘉 傅説 之生 殷 。”旧注:“二八,八愷,八元也。” 晋 左思 《魏都赋》:“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参见“ 八元 ”、“ 八愷 ”。

(5).特指农历正月十八日。《中国谚语资料》:“头八晴,好年成;二八晴,好收成。”原注:“二八,正月十八。”

(6).“二八三八”的略语,合为“五八”,因用作“井”的隐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七:“ 钱昭度 有《食梨》诗云:‘西南片月充肠冷,二八飞泉绕齿寒。’予读《乐府解题》‘井谜’云:二八三八,飞泉仰流,盖二八三八为五八,五八四十也,四十为井字。”

虞廷

亦作“ 虞庭 ”。指 虞舜 的朝廷。相传 虞舜 为古代的圣明之主,故亦以“虞廷”为“圣朝”的代称。 明 李东阳 《揭晓后次韵答何穆之等》:“极知君命如山重,亲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顺之 《跋李怀琳书<绝交书>后》:“大则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兽,各致其能而相资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赠张方伯》诗:“行见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济川材。” 清 陈确 《柬同志》:“今学者相聚言格致之学,穷极微妙,虽 虞 廷精一之旨,几无以过之。” 朱彭寿 《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三:“礼部之设,肇端於 虞 廷之秩宗,至 成周 设为春官,职掌始备,厥后时有因革。”

卷舒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适道

归从道统。 宋 程颢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 宋 岳珂 《桯史·丹稜巽岩》:“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红楼梦》第一一五回:“那 甄宝玉 素来也知 贾宝玉 的为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差,‘只是可与我共学,不可与我适道’。”

常经

(1).固定不变的法令规章。《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管子·问》:“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清会典事例·户部·考覈》:“国家设关榷税,定其则例,详其考覈,凡以崇本抑末载诸会典,著为常经,由来已久。”

(2).永恒的规律。《汉书·谷永传》:“夫去恶夺弱,迁命贤圣,天地之常经,百王之所同也。” 宋 秦观 《陨星石》诗:“俯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 宋 陈亮 《祭章孟容文》:“盛衰生死,固天地之常经,而悲喜哀乐遂出乎其间者,亦情之正也。”

(3).通常的行事方式,常规。 汉 刘向 《说苑·奉使》:“不得擅生事者谓平生常经也。” 鲁迅 《<二心集>序言》:“所以含血喷人,已成了 中国 士君子的常经,实在不单是他们的识见,只能够见到世上一切都靠金钱的势力。”

(4).谓习见的经书,普通的经书。《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门生在家闭户读书,凛遵庭训,不过守着几句‘入孝出弟’的常经,那里有什么阴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时典试虑熟题有蹈袭弊,力反常经,题纸下,七艺皆符。”

(5).犹经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盖 和 善飞梯,为仪鸞司第一手,常经入禁闥供奉,颇知曲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