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有感

作者:沈辽 朝代:宋代

夜坐有感原文

斋阁夜不寐,耿耿对华烛。

眼病懒读书,投老亦忘欲。

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

五亩穷巷居,薄有数斗粟。

归来解衣袂,何为愧仰屋。

天晴步明月,雨暗一棋局。

四夷正耀兵,百姓食不足。

为谢支离疏,吾方外羁束。

诗词问答

问:夜坐有感的作者是谁?答:沈辽
问:夜坐有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沈辽的名句有哪些?答:沈辽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2. 原作快,据四库本改

参考注释

斋阁

亦作“ 斋閤 ”。书房。《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宋 元嘉 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宋史·吕端传》:“ 端 使 高丽 ,暴风折檣,舟人怖恐, 端 读书若在斋閤时。” 明 杨慎 《<石鼓文>序》:“先生歌一首,坿之卷尾,藏之斋阁,以无忘先生之教云。” 清 冯桂芬 《<问径堂印谱>序》:“摹印书有繆篆,篆仅见於 许氏 《<説文>序》中……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鎸诗词,为用滋广。”

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华烛

(1).光彩映照。

(2).华美的烛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华烛烂,幄幙张,动朱脣,发清商。” 唐 鲍溶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璿闺羽帐华烛陈,方士夜降夫人神。”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词:“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欲断哀筝切。”

(3).旧时结婚所用的画有彩饰的蜡烛。借指婚礼。《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丈人读既,称嘆再三,遂留宿,以光华烛之会。”

读书

(1) 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投老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

华宠

荣华优宠。指荣贵的地位。《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且财币之省,特牛之祠,其於皇后,所以扶助德美,为华宠也。”《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赫赫外戚,华宠煌煌。” 宋 王安石 《谢赐弟安国特使及第表》:“虽强学力行,粗有时名,而少偶寡徒,几絶荣望,岂期圣德,俯及幽潜,遂使穷途,坐阶华宠。” 明 唐顺之 《<山堂萃稿>序》:“盖此数人者,其脱於声利华宠之外,而一无所緇焉,则同也。”

迫辱

犹困辱。 宋 沉辽 《夜坐有感》诗:“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

穷巷

(1).冷僻简陋的小巷。《墨子·号令》:“吏行其部,至里门,正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穷巷篳门,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更不知其几矣。”

(2).犹穷乡。《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有数

数目不多

有数的几天

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沉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衣袂

(1).衣袖。《周礼·春官·司服》“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刘过 《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一个穿着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东边的葡萄架底下一闪,便又不见了。”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仰屋

卧而仰望屋梁。(1)形容无计可施。《后汉书·寒朗传》:“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苏仙》:“偶缺晨炊,仰屋无计。” 谭嗣同 《仁学》二二:“杼轴繁而悬鶉之衣絶,工作盛而仰屋之嘆消。”(2)卧而仰望屋梁。《梁书·南平王伟传》:“ 恭 每从容谓人曰:‘下官歷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后因以“仰屋”形容苦思冥想的样子。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序》:“矜其仰屋之勤,而俾免於覆车之愧。”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雨暗

言阴雨时天色昏暗。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宋 苏轼 《南歌子·寓意》词:“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元 赵孟頫 《次韵观复表兄见简》之二:“泥深妨步屟,雨暗只空村。”

棋局

(1) 对阵的形势

(2) 旧指棋盘

四夷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耀兵

炫耀兵威。《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餘。”《新唐书·执失思力传》:“会 毗伽可汗 死,耀兵磧北而归。”《明史·沐英传》:“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 卫国公 邓愈 讨 吐蕃 ,西略 川 藏 ,耀兵 崑崙 。”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世人不察,犹以和议中輟,遂使 世凯 得以藉口进攻 山 陕 ,耀兵 潁 亳 。”

燿兵:犹观兵。检阅军队。《后汉书·灵帝纪》:“甲子,帝自称‘无上将军’,燿兵於 平乐观 。”

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支离疏

亦省作“ 支离 ”。《庄子》寓言人物。肢体畸形,于世无补,而坐受赈济。《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之三:“古来 支离疏 ,粟帛王所仁。”

方外

(1) 世俗之外,旧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游方之外者也。——《庄子·大宗师》

(2) 边远所在,异域

羁束

亦作“羇束”。1.犹拘束。《文选·张协<杂诗>之八》:“述职投边城,羈束戎旅间。” 吕延济 注:“羈束,犹拘束也。” 唐 白居易 《早春游曲江》诗:“散职无羈束,羸驂少送迎。”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他时綰金印,羇束愈愁寂。” 清 陈维崧 《念奴娇·送韩闻西之吴门》词:“平生疎放,几曾甘受羈束。”

(2).羁旅困顿。 唐 杜甫 《客堂》诗:“客堂叙节改,具物对羈束。” 仇兆鳌 注:“羈束,旅困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