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

作者:钱时 朝代:宋代

书感原文

狥利者不可与谋义,怙私者不可与言公。
蛮触胜负勍两角,肝胆乃在楚越同。
阳清阳浊难同宫,弱水西流河汉东。
洪河砥柱霜中松,中道而立能者从。
凡百君子宜自爱,何苦下与琐琐争鸡虫。
朝来满室生秋风,庭树两叶三叶红。

诗词问答

问:书感的作者是谁?答:钱时
问:书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钱时的名句有哪些?答:钱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狥利

追逐私利。狥,通“ 殉 ”。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岂狥利而轻命,将感爱而投身。” 元 萨都剌 《芒鞋》诗:“南人求名赴北都,北人狥利多南趋。” 明 李贽 《复李士龙书》:“欲名而又狥利,与好利而兼狥名,均为不智。”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与谋

参与谋划。《左传·宣公七年》:“夏,公会 齐侯 伐 莱 ,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 杜预 注:“与谋者,谓同志之国,相与讲议利害,计成而行之,故以相连及为文。”《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 淮南王 ,载以輜车,令县以次传。”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对于新文艺,不久当有一种有组织的压迫和摧残,这事情是好象连几个书店也秘密与谋的。”

蛮触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 蛮 触 交争蜗角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人生大梦信无凭, 蛮 触 徒然有鬭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顾乃於电光石火之内,更兴 蛮 触 之兵戈,不梦中梦乎?” 赵朴初 《读朱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 蛮 触 争蜗涎。”

胜负

(1) 胜利或失败

从长远看,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战争的性质

(2) 结果,结局

比赛的胜负要看临场发挥

肝胆

(1) 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

肝胆相照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2) 比喻勇气、血性

他肝胆过人

齿发益衰谢,肝胆犹轮囷。——宋· 陆游《诗酒》

(3) 比喻关系密切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庄子·德充符》

乃在

犹乃才。仅仅。在,通“ 才 ”。《汉书·贾谊传》:“ 长沙 迺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

楚越

楚国 和 越国 。喻相距遥远。《庄子·德充符》:“ 仲尼 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 楚 越 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成玄英 疏:“ 楚 越 迢递,相去数千。”《文选·卢谌<赠刘琨诗>》:“爰造异论,肝胆 楚 越 。”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肝胆,喻近也; 楚 越 ,喻远也。’” 唐 李白 《寄远》诗之八:“坐思行叹成 楚 越 ,春风玉颜畏销歇。” 清 张惠言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词:“百年復几许?慷慨一何多…… 楚 越 等閒耳,肝胆有风波。”

清阳

(1).声音清越悠扬。《周礼·考工记·梓人》:“其声清阳而远闻。”

(2).指眉目之间。清,指目;阳,同“ 扬 ”,指眉。 汉 傅毅 《舞赋》:“动朱唇,紆清阳。”《文选·曹摅<思友人>诗》:“褰裳不足难,清阳未可俟。”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清阳,眉目之间也。”

(3).清轻。《淮南子·天文训》:“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清阳曜灵,和气容与。”

弱水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济渡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载舟,因称弱水。故古时所称 弱水 者甚多。(1)《书·禹贡》:“ 黑水 西河 惟 雍州 , 弱水 既西。”又:“导 弱水 至于 合黎 ,餘波入于 流沙 。”上源指今 甘肃 山丹河 ,下游即 山丹河 与 甘州河 合流后的 黑河 ,入 内蒙古 境后,称 额济纳河 。(2)《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 弱水 出焉,而西流注於 洛 。”指今 陕西 北部 洛水 上游某支流。(3)《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 之丘﹞其下有 弱水 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 长老传闻 条支 有 弱水 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 大秦国 ﹞西有 弱水 、 流沙 ,近 西王母 所居处。”所指皆在西方远处以至国外。(4)《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临羌 。”原注:“西有 须抵池 ,有 弱水 、 昆仑山 祠。”可能指今 青海 。(5)《后汉书·东夷传·夫馀》:“北有 弱水 。”当在今 黑龙江 省境内。(6)《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 魏 主循 弱水 西行,至 涿邪山 。”当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7)《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有 弱水 南流。”当在今 青海 或 西藏 境。(8)《新唐书·北狄传·奚》:“以 奚 阿会部 为 弱水州 。”当在今 内蒙古 东境。

(2).又名 娑夷水 。即今 克什米尔 西北部 吉尔吉特 (Gilgit)附近 印度河 北岸支流。 唐 天宝 六年(公元747年) 高仙芝 攻 小勃律 ,进军至此。

(3).古代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 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 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西游记》第二二回:“八百 流沙 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红楼梦》第二五回:“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 蓬莱 弱水西。”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

(4).犹言爱河情海。《红楼梦》第九一回:“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苏曼殊 《碎簪记》:“余曰:‘然则二美并爱之矣。’ 庄湜 復嘆曰:‘君思“弱水三千”之义,当识吾心。’余曰:‘今问子,心所先属者阿谁?’曰:‘ 灵芳 。’”三千,喻其多。

河汉

(1) 银河

(2) 比喻浮夸而不可信的空话,转指不相信或忽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庄子·逍遥游》

洪河

大河。古时多指 黄河 。 汉 班固 《西都赋》:“右界 褒 、 斜 、 陇首 之险,带以 洪河 、 涇 、 渭 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虽平 嵩丘 、填 伊洛 ,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 洪河 、洒 秦 雍 ,不足以荡犬羊之羶臊。”《宋史·河渠志一》:“近者 澶 濮 等数州,霖雨荐降, 洪河 为患。”

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若中道而归。——《后汉书·列女传》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种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据认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于趋向自满和自苦的两个极端而从速彻悟

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而立之年

百君子

特指 殷 遗臣。《书·召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自爱

(1)

(2) 爱自己

(3) 宁愿将爱恋指向自己而不指向他人

(4) 对自己的幸福或利益的关心

(5) 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

何苦

(1) 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句末多带“呢”

你何苦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跟他吵 ?

你又何苦不去试一试呢?

(2) 完全不必要——通常后加“呢”

生孩子的气,何苦呢?

琐琐

亦作“璅璅”。1.犹惢惢,疑虑不定。《易·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李镜池 通义:“琐琐,是惢惢的假借,三心两意,疑虑不一。《説文》:‘惢,心疑也,众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读若<易>:旅琐琐。’……这是説商人多疑,离开寓所,反而闯祸。”

(2).形容人品卑微、平庸、渺小。《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郑玄 笺:“琐琐姻亚,妻党之小人。” 高亨 注:“琐琐,卑微渺小貌。” 晋 习凿齿 《与弟秘书》:“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北史·崔浩传》:“ 浩 曰:‘但恐诸将琐琐,前后顾虑,不能乘胜深入,使不全举耳。’” 章炳麟 《文录·思乡愿下》:“晚 明 风烈,独有直臣,直臣可式,独有 杨继盛 ,餘琐琐皆党人矣。”

(3).形容事情细小,不重要。《文选·张衡<东京赋>》:“薄狩於 敖 ,既璅璅焉, 岐阳 之蒐,又何足数。” 薛综 注:“璅璅,小也。言鄙陋不足説也。” 唐 白居易 《议祥瑞辨妖灾策》:“自谓政之能立,道之能行,虽有琐琐之妖,不足惧也。”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古人之史……经制述作二者是大,他琐琐不足记也。” 何其芳 《画梦录·岩》:“这是颓墙,这是碎瓦,都琐琐不足为外人道。”

(4).形容声音细碎。 唐 杜牧 《送刘三复郎中赴阙》诗:“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

(5).絮聒,多言貌。 元 黄溍 《上京道中杂诗·刘蕡祠堂》:“平生二三策,非徼明主恩,琐琐谈得失,无乃市井言。”《封神演义》第九三回:“既将军有猜疑之念,贫道又何必在此琐琐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 素修 曰:‘小园与外间隔絶不通,姊何由至?’女曰‘……妹来欲出小诗奉教,幸勿琐琐固詰,以败清兴。’” 叶圣陶 《前途》:“买菜的男女徘徊在鱼摊菜担旁边,琐琐地争论价钱,计较斤两,一片嚷嚷。”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秋风

秋天的风

两叶

犹两世。指父子两代。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一字不遗两叶之妙。”《旧唐书·经籍志上》:“昔 马谈 作《史记》, 班彪 作《汉书》,皆两叶而仅成。”

三叶

(1).三世。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南齐书·郁林王纪》:“自我皇历启基,受终於 宋 ,睿圣继轨,三叶重光。” 唐 杜甫 《别李义》诗:“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 仇兆鳌 注:“从 义 之父,上溯至 道王 为三世,故曰嗣三叶。”

(2).指荠、葶苈、菥蓂三种野菜。《吕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杀三叶而获大麦。” 高诱 注:“昔,终也。三叶、薺、葶歷、菥蓂也。是月之季枯死,大麦熟而可获。”

(3).犹言三杯。 清 林云凤 《题申维久蕉隐》诗:“惟嫌饮量胜三叶,未得陶然大道通。”参见“ 三蕉叶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