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拼音:ā ē ,注音:ㄚ ㄜ,部首:阝,笔画:7
五笔:BSKG,五笔98:BSKG,
统一码:963F ,郑码:YAJ,仓颉码:NLMNR,四角码:71220
康熙字典笔画:阿:13; 分解查字:阝可(erke),笔顺,折竖横竖折横竖,

康熙字典【戌集中】【阜字部】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何切,音娿。
【爾雅·釋地】大陵曰阿。
【玉篇】水岸也,邸也。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中阿,阿中也。又【大雅】有卷者阿。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
【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
【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
【書·太甲】不惠于阿衡。
【傳】阿,倚。衡,平。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
【註】服虔云:乳母也。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
【註】皆官名。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
【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
【註】四阿,若今四柱。又【詩·小雅】隰桑有阿。
【箋】枝條阿阿然長美。又【玉篇】比也,曲也。
【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
【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又【集韻】一曰慢應。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
【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
【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
【註】東阿縣,繒帛所出。
【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又宮名。
【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
【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又太阿,劒名。
【戰國策】龍淵太阿。又鬼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
【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又【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又月御曰纖阿。
【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又陽阿,古名俳,善歌者。
【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又姓。
【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又【韻會小補】與呵通。
【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註】唯與阿,遲速小異。又【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
【詩·檜風】猗儺其枝。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猗,或作阿。又【韻會小補】音屋。
【古詩】家中有阿誰。
【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又】阿妹聞𡛷來。
【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又【字彙補】阿葛切,音遏。
【釋典】有阿難。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阿在《康熙字典》第1348页 第6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阿康熙字典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在线康熙字典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