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
拼音:liǎo ,注音:ㄌㄧㄠˇ ㄌㄨˋ ,部首:艹,笔画:14
五笔:ANWE,五笔98:ANWE,
统一码:84FC ,郑码:EYOP,仓颉码:TSMH,四角码:44202
康熙字典笔画:蓼:17; 分解查字:艹翏(caoliu),笔顺,横竖竖折捺横折捺横撇捺撇撇撇,

康熙字典【申集上】【艸字部】蓼

【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
【說文】辛菜。
【詩·周頌】予又集于蓼。
【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又國名。
【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
【註】蓼國,今安豐蓼縣。又水名。
【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又亭名。
【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又姓。
【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
【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又【唐韻】力竹切,音六。
【詩·小雅】蓼蓼者莪。
【傳】蓼蓼,長大貌。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
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
【史炤·釋文】蓼音六。
【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𦾷。
【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𠇍作。
查看《康熙字典》扫描版蓼在《康熙字典》第1053页 第2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蓼康熙字典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在线康熙字典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