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历史典故

极为勇敢的人,不鲁莽从事,表面却似懦怯;极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却像愚笨。语出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清.谭嗣同《治言》:“观乎昆阳之战,然后知大勇若怯也。”也单引〔大知若愚〕。明.李贽《焚书.李中溪先生告文》:“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欲以实且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章炳麟《箴新党论》:“学生能善体虏酋之志,执雌黑,不敢自遂,大智若愚,于是乎在。”

词语分解

  • 大勇的解释 1.谓超乎寻常的勇敢。孟子·公孙丑上:“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周书·贺拔胜传:“诸将对敌神色皆动;惟 贺拔公 临阵如平常,真大勇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惟佛具大勇,自弃铜轮王。” 邹韬奋 信箱·引起研究的兴趣:“由大智中产生大勇……才是最坚毅的大勇。”2.极为勇敢的人。吕氏春秋·孟春:“大匠不斵,大庖不豆,大勇不鬭

历史典故推荐:一当十

形容英勇奋战,以少敌众。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 参见:○一以当十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