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

历史典故

不识之无怎么写好看

不识之无怎么写好看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出典】:

    《新唐书》卷119《白居易传》4304页:“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例句】:

    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6*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轶者。”


述宾 不识“之”和“无”这常用的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用于描写人文化水平不高,连简单的字也不认得。→不识一丁

词语分解

  • 不识的解释 1.不知道,不认识。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郑玄 笺:“其为人不识古,不知今,顺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韩愈 闵己赋:“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鲁迅 <集外集>序言:“连我自己也诧异那时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识羞。”2. 西周 刑法中三种可宽恕的条件之一。指误杀。周礼·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识。” 郑玄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讎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之者
  • 之无的解释 1.之字与无字。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僕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於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僕者,僕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金 元好问 赠利州侯神童诗:“极知之无不足讶,更恐洛诵难为功。”2.借指简单易识之字。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乍解张皇:“ 汝 有田舍翁,家貲殽盛,而累世不识之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张曰‘我仅识之无耳,乌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医何必多识字乎?

历史典故推荐:鼓盆悲

同“鼓盆之戚”。清 赵翼悼亡诗:“已分今生不服缞,谁知暮景鼓盆悲。”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不识之无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