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牛耳

历史典故

执牛耳怎么写好看

执牛耳怎么写好看

《左传.哀公一七年》:“公会齐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武伯问於高柴曰:‘诸侯盟,谁执牛耳?’……”

古代诸侯盟会,主盟者亲自割牛耳取血,盛盘中让与盟者分尝,表示诚意信。后以在某一方面居导地位者为“执牛耳”。

明.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溥)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述宾 ①古代诸侯结盟,割牛耳取血,盛于盘中,主盟者执盘,相与歃血为盟,故用“执牛耳”称主持盟会之人。②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导地位。语出《左传·哀公十年》:“诸侯盟,谁执牛耳?”清·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多用于指称处于领导地位的关键性人物。

词语分解

  • 执牛耳的解释 1 ∶古代歃血为盟,盟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用“执牛耳”指盟主诸侯盟,谁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2 ∶泛指居领导地位
  • 耳的字典解释 耳 ěr 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通称“耳朵”):耳背(b坕 )

历史典故推荐:通子

晋 陶潜责子诗:“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通子,陶潜小儿名。后因以“通子”为咏子之典。唐 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诗:“好栗分通子,名香赠莫愁。”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执牛耳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