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同辞

历史典故

不谋同辞怎么写好看

不谋同辞怎么写好看

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武王〕与八百诸侯咸同此盟,《尚书》所谓不谋同辞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偏正 尽管事先没有经过商讨,但是说的话完全一样。《汉书·叙传上》:“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多用于意见一致方面。→不谋而合 ↔众说纷纭

词语分解

  • 不谋的解释 1.不商量。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閭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李善 注:“不谋同辞,不期同时,一朝会 武王 於郊下者八百诸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会有买妾者,急货之。妻以其不谋故,罪 柴 ,益迁怒女,詬駡益毒。”2.不谋求。书·盘庚中:“汝不谋长,以思乃灾,汝诞劝忧。” 晋
  • 同辞的解释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

历史典故推荐:分鹿

源见“蕉鹿梦”。比喻虚幻无常,糊涂了事。宋 黄庭坚和刘景文:“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不谋同辞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