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有余补不足

历史典故

《老子》(第七七章):“天之道,其犹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认为天道公正,减少有余的来补不足的,世道不平,反使少的更少,多的愈多。后因以“损有余而补不足”比喻损富济贪。亦以“损不足奉有余”比喻损贪济富的不公。

唐.王勃《上郎都督启》:“损有余补不足,于君何如哉?”


并列 减少多余的,补充欠缺的。《老子》77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汉书·食货志上》:“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用于施政方面。→裒多益寡

词语分解

  • 不足的解释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缺少或没有信心不足3 ∶少于,不到不足一千4 ∶不能;不可以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历史典故推荐:受飧反璧

飧:晚餐,引申为熟食。反:也作“返”。退回。璧:宝玉。接受食物,退回宝玉。表示不贪得。清.范锴汉口丛谈卷五:“晋公子受飧返璧,礼惭未答于微时;韩淮阴一饭千金,恩愿必酬于异日。”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损有余补不足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