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衢大邑

历史典故

通衢大邑怎么写好看

通衢大邑怎么写好看

同“通都大邑”。清 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见“通邑大都”。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

词语分解

  • 通衢的解释 四通八达的道路。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时来苟冥会,宛轡憩通衢。” 宋 叶适 修路疏:“出门无碍,方是通衢;著脚不牢,未为坦道。” 郁达夫 过去:“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
  • 大邑的解释 1.犹大邦。 殷 周 时尊称上国之词。亦用以自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 周 。”孟子·滕文公下:“惟臣附于大邑 周 。” 杨伯峻 注:“甲文中有‘大邑 商 ’‘天邑 周 ’之辞。金文中亦有‘大邑 周 ’之辞,不仅别人尊之如此称呼,自称亦如此(‘大邑’即‘天邑’)。”2.古称王畿、侯国、大夫采地曰邑;尊大之,称“大邑”。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3.大的都邑或都会

历史典故推荐:云集景附

同“云集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议,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强大于法。” 见“云合景从”。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议,各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通衢大邑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