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

历史典故

蛇吞象怎么写好看

蛇吞象怎么写好看

《山海经.海内南经》(卷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赤,一曰青蛇、黑蛇。”

传说中的巴蛇长八百尺,能吃掉大象,三年后才吐出骨头。是指巴蛇之大,后以“蛇吞象”比喻贪得无餍。

明.佚名《韩湘子升仙记》:“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无穷水荡砂。”


主谓 比喻贪得无厌或不自量力。《喻世明言》卷2:“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贬义。多用于情性方面。

词语分解

  • 蛇吞象的解释 山海经·海内南经:“ 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则这二攒司过似蛇吞象,再差十大户犹如插翅虎。”如:人心不足蛇吞象。
  • 象的字典解释 象 xiàng 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

历史典故推荐:黄花晚节

黄花:指菊。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晚节坚贞。元.张伯淳次韵完颜经历:“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看。”亦作“晚节黄花”。明.无名氏鸣凤记.林遇夏舟:“须信苦尽甘来,晚节黄花无疑。”亦作“寒花晚节”。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蛇吞象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