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怨而不敢言

历史典故

同“敢怒而不敢言”。宋 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


并列怨,怨恨,极不满。内心怨恨或不满,但不敢说出。宋·邓牧《伯牙琴·吏道》:“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用于描写怨恨。→敢怒而不敢言

词语分解

  • 敢言的解释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历史典故推荐:吉光片裘

同“吉光片羽”。明 陈继儒妮古录卷一:“余有宋仲温书子昂兰亭跋,诸体皆备,而仅九段,然亦吉光片裘也。” 见“吉光片羽”。明·陈继儒妮古录卷1:“余有宋仲温书子昂兰亭跋,诸体皆备,而仅九段,然亦~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敢怨而不敢言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