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历史典故

    族类:指同族,后指同类,同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不属于自己同类之人,和自己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出访晋国,由于受到晋景公的慢待,回国后,打算倒向楚国。季行父劝阻他说:“不行,晋国虽然无道,但不能背叛。国家广大,臣下和睦,而且靠近我国,诸侯也听他的命令,是不能同他对抗的。周文王的太史官佚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我们同族的人,是不能与我们同心的。楚国虽然广大,并非我们的同族,怎么会爱我们呢?”鲁成公听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出典】:

    《左传·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例句】:

    房玄龄《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其他 不是同族的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原指对异族的疑忌。后也用以指责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杜预注:“字,爱也。”朱自清《爱国诗》:“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多用于关系方面。也作“非我族类”。

历史典故推荐:干瞪眼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