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

历史典故

高屋建瓴怎么写好看

高屋建瓴怎么写好看

    建:倾倒。瓴(líng龄):盛水的瓶子。此典指把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一说:瓴,仰瓦,即瓦沟。汉初,田肯向高祖邦分析形势说:“秦地(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今陕西肃等地),形势险要,是可以取胜之地方,它有隔山阻河的险难,与各诸侯国远隔千里,如果诸拥兵一百万,那么秦地兵力只要二万就足以抵挡制胜。凭借着这样有利之地势,从此以后对各诸侯用兵,那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向下倾倒瓶子里的水从瓦沟里一泻而下。”后以此典比喻居高临下,有不可阻挡之有利形势。此典又作“建瓴”、“建瓴之势”“建瓴高屋”。

【出典】:

    《史记》卷8《高祖本纪》383页:“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xuán玄,通“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晋灼曰:“许慎曰瓴,壅似瓶者。”

【例句】:

    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升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乘危则栈山航海,历险则束马悬车。” 北周·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神道碑》:“莫不如彼建瓴,同斯破竹,一朝指挥,六合大定。” 唐·骆宾王《兵部姚州道破逆贼露布》:“贼据临代之形,负建瓴之势,征风召雨,猬起蜂飞。” 宋·周邦彦《汴都赋》:“加兵诸侯,如高屋之建瓴,水神皋天邑,以先得者为上计。” 朱自清《那里走》:“这种……生活样式,正如高屋建瓴水,它的影响会迅速地伸到各处。”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毛6*6*席洞察全局,高屋建瓴,在指导革命战争中所表现的那种非凡英明和伟大气魄,是史无前例的。”


偏正 建,倾倒。瓴,水瓶。把一瓶水从高屋脊上向下倾倒。比喻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中)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宋·曾极《金陵百咏·天门山》:“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褒义。用于描写气势。→横扫千军 居高临下 建瓴之势 ↔断断续续。 也作“建瓴高屋”、“屋上建瓴”。

词语分解

  • 高屋的解释 1.帽子顶部高起。亦指高起部分。隋书·礼仪志六:“﹝帽﹞皇太子在上省则乌纱,在 永福省 则白纱。又有繒皂杂纱为之,高屋下裙,盖无定準。”隋书·礼仪志七:“案 宋 齐 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2.指高屋帽。
  • 建瓴的解释 1.语本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建瓴,即“建瓴水”之省,谓倾倒瓶中之水,形容居高临下、难以阻挡的形势。周书·韦孝宽传:“窃以 大周 土宇,跨据 关 河 ,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 唐 陆贽 诰普王荆襄江西道兵马都元帅制:“ 江 、 汉 上游,建瓴制寇。” 清 毛世楷 武昌诗:“枝梧 蜀 汉 争持角,控制东南欲建瓴。”2.形容速度极快。 唐 刘禹锡 机汲记:“其往有建

历史典故推荐:井水不犯河水

比喻两者互不侵犯。语出红楼梦六三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官场现形记五一回:“我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我同他井水不犯河水,他为什么要告诉我呢?”三家巷.二六:“这里没有什么好打打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高屋建瓴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