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重裘,食不兼味

历史典故

文子.大道上》:“昔晋国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奢侈之风乃是亡国败家的祸根,晋文公为了扭转晋国公卿官僚的这种腐败风气,故自己带头实行节俭。旧因用为吹捧帝王节俭的典故。

《幼学句解》卷四“衣饰”:“晋衣不重裘,唐宗服经三浣(见“衣经三浣”条)。”按:《幼学琼林》卷二“衣服”作“唐太宗”,误。且言“袖经三浣”亦不妥。“衣经三浣”乃唐文宗事。

词语分解

  • 兼味的解释 两种以上的菜肴。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衣不重彩,食不兼味。” 唐 杜甫 客至诗:“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对月诗:“小市无兼味,邻家酒亦慳。”

历史典故推荐:浮邱

借指神仙。晋郭璞游仙诗: “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把浮邱袖,右拍洪崖肩。” 参见:○松乔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衣不重裘,食不兼味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