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思藏十三万户

历史地名

元代在西藏地方的建置。世祖中统元年(1260)封吐蕃萨迦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后升号帝师,命掌全国佛教事务;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即释教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以专吐蕃军民事务,定院使秩从一品,命帝师院事。宣政院在西藏置乌思(前藏)、藏(后藏)、纳里速古鲁(阿里三围)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秩从二品,宣政院派员入蕃,清查乌思藏户籍,又命帝师荐举一人为本钦(长官),封为“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以佐其事。依据此次清查,分封乌思藏各地僧俗领袖为万户长,秩正三品,佩虎符,定额为十三,故称乌思藏十三万户。乌思地区(前藏)封万户六个:(1)止贡(即迷儿军、必里公、必里工瓦、止等,治所在墨竹工卡县直孔);(2)帕主(即伯木古鲁、帕木竹、帕木主巴、帕等,治所在乃东县泽当东北);(3)嘉玛(即加麻瓦、嘉哇、嘉等,治所在墨竹工卡县嘉玛赤康);(4)雅桑(即牙里不藏思八、雅桑巴、雅等,治所在乃东县雅桑);(5)巴(即搽里八、蔡等,治所在拉萨市东郊茶公堂);(6)恰域(即札由瓦、恰拉主、恰等,治所在隆子县东南加玉),共万户六。藏地区(后藏)封万户六个:(1)拉堆洛(即洛,治所在定日县谢噶尔);(2)拉堆(即绛,治所在昂仁县);(3)曲弥(即出、曲等,治所在日喀则市曲弥);(4)夏鲁(即沙鲁、夏等,治所在日喀则市夏鲁);(5)绛卓(即襄卓、襄等,治所在南木林县);(6)古尔摩(即古尔,治所在定结县古尔莫)共万户六。乌思、藏之间封万户一:羊卓(即俺不罗、俺卜罗等,治所在羊卓雍湖以西浪卡子县)。合计十三万户。由于各万户之间时有战争,彼此消长,而定额限定十三,故在史籍文献中随时间推移,其万户名称不尽一致,故除此以外尚见有其他万户名称者,如:唐波且(即汤卜赤八、汤波且巴、汤等,治所在穷结县)、达垅(即思答笼剌、达垅巴、达等,治所在拉萨市)、拉(即俄里,治所在萨迦)、拉主(一说即达垅)、罗达洛、甲域主巴(一说即恰域)、嗸笼答剌(一说即绛卓)、琼扎贝尔,等等。元末帕主万户兼并邻部,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乌思藏大部,受顺帝封为大司徒,取代萨迦实权。明初仍依元制分封乌思藏万户亦额定十三,但已名存实废。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所辖之地,约当今沿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之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所辖各县。

词语分解

  • 万户的解释 1.一万户。史记·高祖本纪:“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亦指万人。 宋 陈师道 赠魏衍诗之二:“寧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2.万家;万室。万,极言其多。 汉 班固 西都赋:“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闔。”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3.官名。 金 初设置, 元 代相沿,为世袭官职。万户为“万夫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驻于各路者,则分属于行省。

历史地名推荐:褒城镇

在陕西省勉县东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褒城,人口2140。南宋嘉泰后至1958年为褒城县治,故名。1965年设红庙公社,1983年设乡,1996年改设褒城镇。主产稻、玉米、油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乌思藏十三万户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地名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