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伯中大夫

历史官职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稍人置,北周沿置。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每方置一人,掌本方行政事务,下设小稍伯下大夫、小稍伯上士、小稍伯中士以佐其职,大夫下大夫等官属。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官名。北周依《周礼》置,为地官府所属,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周书·王勇传》:“六官建,拜稍伯中大夫。寻进位大将军,卒。”参见“乡伯中大夫”。

词语分解

  • 稍伯的解释 犹稍人。古代官名。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晋公 ﹞ 护 问稍伯大夫 庾季才 曰:‘比日天道何如?’” 胡三省 注:“ 后周 稍伯,盖 周 官稍人之职。 周 官稍人,主为县师令都鄙丘甸之政。 杜佑 曰:‘ 后周 地官之属,有每方稍伯,中大夫…… 庾季才 明於天文,故 护 问之。’”参见“ 稍人 ”。
  • 中大夫的解释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丧事尚亲。”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2. 汉 官名。备顾问应对。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文帝 由是奇 释之 ,拜为中大夫。”

历史官职推荐:黄钺

官制术语。指以黄金为装饰的斧,本为帝王征伐专用。尚书·牧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后成为皇帝出行时的仪仗。三国以后极少数重臣在出征时假授黄钺,为皇帝授予的最高恩赐。其拥有的权力大于使持节,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稍伯中大夫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