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时法

历史知识

历法术语。用干支记录时序的方法。《汉书·艺文志》中有“甲夜”名称,晋将一夜分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五。此制度最晚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与此同时或稍早年代,把日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表示。至唐代又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这与后来清初从西方引进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似。一时辰为两小时;“小时”之名称来源于此。以下午11时零分至次日上午1时零分为子时;1时零分至3时零分为丑时,依次类推。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正”。例如:上午11时称“午初”,12时称“午正”。每天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再配以十天干,就成干支纪辰,称干支纪时法。用干支相匹配成六十甲子,从甲子开始至癸亥结束,五天为一周期,用以记录时序如下表:

干支纪时表

时辰 日天干
甲或己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乙或庚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
丙或辛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
丁或壬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
戊或癸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词语分解

  • 干支的解释 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叫做“六十花甲子”。古代用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现今农历的年,仍用干支表示你知道干支吗?

历史知识推荐:大諲譔

?—926 唐时渤海第十五代王即末王。公元906—926年在位。五次遣使朝后梁,六次遣使朝后唐,一次遣使朝契丹,二次遣使入日本。天显元年926,契丹攻克扶余,进围渤海上京,他出降,其国被改为东丹,凡百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干支纪时法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