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历史知识

公车上书怎么写好看

公车上书怎么写好看

①汉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②晚清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愿活动。因举人入京应试习称“公车”,故名。光绪二十一年三月(1895.4)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康有为遂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十八省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于松筠庵会议,拟上公呈。四月八日(5.2),十六省六百零三人联名将上书递到都察院,要求代呈光绪帝。痛割地弃民之祸,力主拒绝议和,明确提出挽救时局四策: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声言前三项为权宜应敌之谋,第四项方为立国自强之策,而变法维新重在富国、养民、教民。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签字,无可挽回为由,拒不代呈(一说康、梁拟十日上呈,寻以主和者阻挠、恫吓,未能联衔投书都察院)。是书旋被刊刻传抄,广泛流布,遂使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思潮迅速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

词语分解

  • 公车的解释 1 ∶公共汽车西门町到公馆,坐公车要二十分钟2 ∶公家的车辆3 ∶汉代官署名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一八6*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 上书的解释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历史知识推荐:入门杖子

刑罚方法之一。宋制,凡大辟、劫盗等重要案犯逮捕到官,必先在两腿及两足底,责打讯杖数百下,称“入门杖子”,然后关入监狱。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公车上书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