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历史知识

三农怎么写好看

三农怎么写好看

战国时对三种农业区之通称。一说指平、山、泽,一说指高原、平地及低洼地。《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玄注:“郑农云:‘三农,平地、山、泽也。’……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后亦指春、夏、秋三种农时。

词语分解

  • 三农的解释 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
  • 三的字典解释 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
  • 农的字典解释 农 (農) nóng 种庄稼,属于种庄稼的:务农

历史知识推荐:俸饷房

清代八旗中掌支俸饷之机构。设参领,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每旗各一人,共二十四人。章京,每旗各二人,共四十八人。骁骑校,每参领下一人,即满洲四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四十人,共九十六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三农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