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漏刻

历史知识

昼夜漏刻怎么写好看

昼夜漏刻怎么写好看

计时学名词。昼漏刻和夜漏刻的合称,古代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以日入后三刻(后改二刻半),为昏,以日出前三刻(后改二刻半),为旦,从昏到旦为夜漏刻;从旦到昏为昼漏刻。冬至昼漏四十刻,夜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由于冬、夏至时间相隔一百八十二至一百八十三日,而昼夜漏刻相差二十刻,因此在东汉以前规定从冬(夏)至日起,每隔九日昼漏增(减)一刻。事实上每日昼长的变化并不相等,误差可达到二、三刻。东汉以后,由于漏刻测量逐步精确,自永元十四年(102)起,按太阳去极度,每隔二度四分时,漏刻增减一刻。自《后汉四分历》以后,各个历法中都根据自己的测算,将二十四节气日的昼夜漏刻或相应的其他数据列表绘出。与昼夜百刻平行的,还有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制度,每辰等于81/3刻。由于一百刻不能为十二整除,一百刻与十二时辰难以配合。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和王莽居摄三年(8),改百刻为百二十刻,但不久即停止。南朝梁武帝天监六年(507),曾一度改昼夜九十六刻。大同十年(544),又改为一百零八刻,也都只通行数十年。到文帝(约563)朱史造漏刻,又复百刻制;唐宋以来,仍用百刻制。清以后又改为九十六刻和十二时辰配合使用。

词语分解

  • 昼夜的解释 1 白昼与夜晚不分昼夜昼夜营业死生,昼夜事也。——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昼夜搒讯。——明史2 又昼夜不息昼夜巡扰。——广东军务记
  • 漏刻的解释 1.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 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2.

历史知识推荐:庙胜

指克敌制胜的谋略。庙,即庙堂,亦即宗庙明堂。古代国君遇大事,告于宗庙,议于明堂,故常以庙堂指朝廷。尉缭子·战威云,战前而能先机制敌者五:“一曰庙胜之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昼夜漏刻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