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徣

历史知识

又作借借、假借、徣借。(1)宋代杂税之一。约宋徽宗时,始订有借徣法,规定各级官府可在圣节向市户借用钱财。实际上官府常以借徣为名,勒索市户的财物。州、县学的上舍生、内舍生一度可免借徣,少数佛寺亦享有免除借徣的特权。(2)民间借贷法之一,即暂借物品,一般不出租金;借徣钱财,则须纳息钱。

词语分解

  • 借徣的解释 1.借出。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四引马癖记:“校书郎 李蟠 蓄马甚多,出游则一里更二马;借徣供应,可逮十家。”2.借取置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后出乘舆:“士庶家与贵家婚嫁,亦乘檐子,只无脊上铜凤花朵。左右两军,自有假赁所在,以至从人衫帽,衣服从物,俱可赁,不须借徣。” 邓之诚 注:“徣即措。”
  • 借的字典解释 借 jiè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
  • 徣的字典解释 徣 jiè 古同“借”

历史知识推荐:黄虞稷

1629—1691 清福建晋江今泉州人,字愈邰。后寄居南京。家有藏书八万卷。幼嗜读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以学问渊博,被荐修明史,分纂列传及艺文志。又曾充一统志纂修官。所著千顷堂书目,为明史·艺文志所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借徣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