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

历史知识

知行怎么写好看

知行怎么写好看

中国哲学术语。指知识(或道德观念)和行为(或行动)之间的关系。《左传·昭公十年》:“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提出“知易行难”的知行观。《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都认为“知”可以脱离“行”而存在。荀子则主:“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学问的目的在于实行。南宋朱熹提出“知先行后”说,主张先具备知识或伦6*理观念然后再去实行。明王守仁批评朱熹将“知、行分作两件”(《传习录下》),提出“知行合一”说,归行于知,以知代行。王廷相提出“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王氏家藏集·与薛君采二首之二》)以行出真知的灼见与理学家的知行观相对立。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重申行是知的基础,认为“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尚书引义·说命中二》)。近代谭嗣同主张“贵知不贵行”,他说:“知者,灵魂之事也;行者,体魄之事也。……是行有限,而知无限;行有穷,而知无穷也,且行之不能及知,又无可如何之势也。……僻儒所患能知而不能行者,非真知也,真知则无不能行矣。”(《仁学》)孙中山在承认“能实行便能知”的基础上提出“行易知难”说,包含了知来源于行的观点,并且在“行”的概念中包括了自然科学实验。

词语分解

  • 知行的解释 认识与实行。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 汉 郑玄 注:“言匹夫匹妇愚耳,亦可以其与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极也。”智虑和德行。尸子卷上:“夫蠒,舍而不治则腐蠹……身者,蠒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荀子·非相:“知行浅薄。” 杨倞 注:“言智虑德行至浅薄。”
  • 知的字典解释 知 zhī 晓得,明了:知道
  • 行的字典解释 行 xíng 走:行走

历史知识推荐:刘温叟

908或909—971 宋初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字永龄。后唐时为监察御史。后晋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后汉授驾部郎中,后周时曾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后任工部侍郎。宋初改刑部,拜御史中丞,兼判吏部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知行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