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次七仓

历史知识

水次七仓怎么写好看

水次七仓怎么写好看

清代仓名。设于水陆交通要冲之地用以储粮,计七仓。德州、临清、淮安、徐州、江宁(今南京)各设一仓,凤阳(今属安徽)设二仓。专供发放运军月粮,及驻防过往官兵粮饷之需。

词语分解

  • 水次的解释 1.水边。汉书·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万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板屋,屋内有榻,因扫拂,即之憇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尝与 高西园 散步水次。时春冰初泮,净緑瀛溶。”2.指船只泊岸之处,码头。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主人预计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舱,赁泊水次。”清史稿·食货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设立粉
  • 仓的解释 仓 (倉) cāng 收藏谷物的建筑物:米仓

历史知识推荐:礼治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故名。与“法治”相对。左传·桓公二年:“礼以体政。”天子、诸侯、大夫、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要求贵族各依其位遵守礼之规定,不得僭越,以协调内部关系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水次七仓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