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

历史知识

天道观怎么写好看

天道观怎么写好看

古代对于天象运行道理之说明。具体观点依其对天和道的不同理解而异。人认为天有意志,主宰人事,故谓“天道福善祸淫”(《书·汤诰》)。周人提出“敬德”思想,谓“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书·召诰》),认定人力可以济天道之不足。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对天道之主宰性提出怀疑。越国范蠡则谓:“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视天道为日月运行之规律。战国时期,思孟学派认为“诚者,天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不诚无物”(《礼记·中庸》),把殷周主宰性之天道观改造为创造万物之主观精神本体。老庄学派则主天道自然无为之义,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老子》第七十三章),“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庄子·天道》)。荀子扬弃道家关于天道自然无为之义,赋予物质性之内容,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以天道为“天行”,即天体运行之规律。西汉董仲舒继战国邹衍之后,将殷周时期天道观发展成为系统的天人感应论,以天道比附人事,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东汉王充继承先秦道家和荀子的天道观,提出“天道无为”,万物无“故”而“自”生(《论衡·自然》),反对天人感应论。至唐,柳宗元禹锡发展秦汉以来之自然天道观,提出“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天论上》),以天道为万物生长、发展之规律,否认天道之意志性。入宋,理学家专言“天理”,言“天道”,而所谓天理,即指纲常伦6*理,具有道德属性。张载摈弃天理之道德属性,赋予“天道”以物质属性,谓“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正蒙·太和》),实则以天道为“气”之流行变化。明清学者大体仍本宋儒之说,或以天理言天道,或以气之流行变化言天道。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别录

书目名。西汉刘向撰。据汉书·刘向传,成帝河平三年前26,向以光禄大夫奉命主持整理国家藏书,并自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校定一书,由刘向负责写出叙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天道观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