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流重源说

历史知识

古代对黄河源头认识的一种观点。《山海经·北山经》:“敦薨之水(开都河)流入泑泽(罗布泊),出于昆仑东北隅,实惟河源。”认为河源头乃罗布泊,伏流于地下,万三千里后从昆仑山重现于地上。《汉书·西域记》以张骞亲眼所见塔里木河注入昌海(即罗布泊),不再外流,证明黄河的伏流重源说。这一观点一直沿用至明清时代。

词语分解

  • 伏流的解释 在地面下的洞穴中或岩层裂缝中流动的水,潜伏地下的水流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历史知识推荐:四辅

①官名合称。相传与三公同为周王辅佐大臣。礼记·文王世子:“设四辅及三公。”孔颖达疏引尚书大传云:“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管子·幼官:“以尔壤生物供玄官宫,请四辅,将以礼上帝。”戴望校正: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伏流重源说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