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

历史知识

郑国渠怎么写好看

郑国渠怎么写好看

战国时期关中上最早兴建的大型人工灌溉渠道。秦王政元年(前246;一说十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的建议开凿,故名。主要工程从中山西瓠口(即谷口,又称获薮,在今泾阳县西北)利用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的地形,引泾水东流,至今三原县北,合浊水,利用浊水及石川河水道,再引流东经今富平、蒲城之南,注入洛水。全长三百余里。整个工程由渠首、引水渠、灌溉渠三部分组成,除在中途利用部分天然河流作灌溉渠外,还截取了纵流小河作水源的补充,设计合理。建成后,“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相当今二百八十万亩),皆亩收一钟(即六石四斗)。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均见《史记·河渠书》)。唐代、白二渠趋于混合,主要发展白渠,郑国渠逐渐堙废。

词语分解

  • 郑国渠的解释 古代 关中平原 的人工灌溉渠。 秦王 政 十年公元前237年,采纳 韩国 水工 郑国 的建议开凿。历时十余年始成。渠长三百多里,灌田四万余顷, 关中 成为沃野。 汉 魏 时为 泾水 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 郑国 閒説 秦 ,令凿 涇水 自 中山 西邸 瓠口 为渠,并 北山 东注 洛 三百餘里,欲以溉田……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泽卤
  • 渠的字典解释 渠 qú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渠道(亦指途径,门路)

历史知识推荐:青唐录

又作青塘录。书名。1北宋李远著。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七载:“远,绍圣中武举人,官镇洮,奉檄军前,记其经历见闻之实。”书中对宋元符间取邈川今青海乐都、青唐今青海西宁事,及湟水流域山川、地理形势,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郑国渠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