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纱竟逐香尘暗,笑幽人、门掩花阴

袁易风入松 和张玉田闰元夕(赵本调误作醉花阴)

名句出处

出自元代袁易的《风入松 和张玉田闰元夕(赵本调误作醉花阴)》

全文:
彩鳌仙乐响空明。
前度凤来迎。
月圆月缺年年事,是今番、特地关心。
五夜重判烂醉,三分尚有馀春。
玉壶寒沁一天星。
车马气如云。
笼纱竟逐香尘暗,笑幽人、门掩花阴
未见山中历日,梦中池草先青。

袁易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袁易笼纱竟逐香尘暗,笑幽人、门掩花阴书法作品欣赏
笼纱竟逐香尘暗,笑幽人、门掩花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笼纱

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少选,笼纱一簇,导新郎入。年可十七八,丰采韶秀。”

香尘

(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 唐 沉佺期 《洛阳道》诗:“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宋 柳永 《柳初新》词:“徧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寳鞍骄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逕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明 唐寅 《题<梦草图>为陆勋杰》诗:“池塘春涨碧溶溶,醉卧香尘浅草中。”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幽人

(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花阴

为花丛遮蔽而不见日光之处。 唐 郑谷 《寄赠孙路处士》诗:“酒醒蘚砌花阴转,病起渔舟鷺跡多。” 元 张翥 《半村为傅处士赋》诗:“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红楼梦》第七九回:“话説 宝玉 才祭完 晴雯 ,只听花阴中有个人声,倒吓了一跳。” 许地山 《缀网劳蛛》:“ 尚洁 陪她在花阴底下走着。”

袁易名句,风入松 和张玉田闰元夕(赵本调误作醉花阴)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