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劣受三旌,士民亦有口

李橒夜郎生还途中感怀二十八韵

名句出处

出自明代李橒的《夜郎生还途中感怀二十八韵》

全文:
解褐二十年,茫然牛马走。
廪禄糜大官,涓埃曾效否。
吾侪际生平,诞慢日巳久。
腾议半违心,奉公多掣肘。
悠悠富贵人,草木同腐朽。
嗟余抱微忠,不敢负君友。
劳怨安足辞,七尺非所有。
驰驱不馀力,老大逐郊棷。
燕越齐秦间,差不愧升斗。
薄劣受三旌,士民亦有口
嗟哉夜郎游,极目豺狼薮。
将略非所长,况复厄阳九。
羽书日旁午,物力穷小丑。
吁阍不见怜,下阱徒自吼。
经年受毒围,勉效墨翟守。
鼠雀亦巳空,惨遭屠脍手。
人肉以当粟,人血以当酒。
冤魂日夜号,白骨成陵阜。
阴风凄以恶,蛮云黑如黝。
环刃属妻孥,骨肉等尘垢。
昭兹神鉴垂,援师督戎部。
雪帐启城隅,贼骑逐河后。
开门相抱持,全疆答天后。
藉手卜归辕,知罪任功咎。
困鸟初适林,生鱼还脱笱。
有弟在鸰原,亲老倚闾牖。
旧业瞻东畴,承欢将辰酉。
摇摇车旆间,骋望遍衰柳。
馀此松柏姿,寒溪映清浏。
追念千古期,荣名何足寿。

李橒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薄劣

(1).低劣;拙劣。有时用为谦辞。《后汉书·孔融传》:“ 朱 、 彭 、 寇 、 贾 ,为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忧。至於轻弱薄劣,犹昆虫之相囓,适足还害其身,诚无所至也。”《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彼美丘园道,喟焉伤薄劣。” 李周翰 注:“美 孔令 得归丘园之道,叹伤己之薄劣不如也。” 唐 杜甫 《独酌》诗:“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古者使臣以不辱君命为职……自揣薄劣,徒以文事承任使,而关於政者,甚不细。” 清 方文 《王雷臣侍御招同沉仲连李叔则梁公狄夜集黍酒宋甆喜而作歌》:“ 淮 酒何物浪得名,其味重浊少轻清。五加皮甜苦蒿苦,除此薄劣不足评。”

(2).犹薄情。 宋 张元干 《踏莎行》词:“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时祀》:“懊恨娘行忒薄劣,抛闪得两分离在中路里。” 清 洪昇 《长生殿·补恨》:“伤嗟!岂是他顿薄劣?想那日遭磨刦,兵刃纵横,社稷阽危。蒙难君王,怎护臣妾?”

(3).犹纤弱。 元 宋方壶 《一枝花·蚊虫》套曲:“妖嬈体态轻,薄劣腰肢细。”

(4).顽皮;顽劣。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途巷小儿听说三国语》:“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輒与钱,令聚坐,听説古话。”

三旌

(1).指公、侯、伯三公。《庄子·让王》:“ 子綦 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 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 本作三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制科》:“ 屠羊 隐名, 楚王 延以三旌之位。” 明 方孝孺 《乐寿堂记》:“自兹以往,纵侥倖有成,而窃五鼎之食,三旌之位,亦无与於乐矣。”参见“ 三圭 ”。

(2).三面旌旗。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琅函锦题国门出,车前騶唱扬三旌。”

士民

(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穀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范宁 注:“学习道艺者。”《孝经·孝治》:“治国者,不敢侮於鰥寡,而况於士民乎!” 唐玄宗 注:“鰥寡,国之微者,君尚不敢轻侮,况知礼义之士乎!” 战国 宋玉 《对楚王问》:“ 楚襄王 问於 宋玉 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韩非子·五蠹》:“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清史稿·食货志一》:“旋令士民垦地二十顷,试其文理优者,以县丞用;百顷以知县用。”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荀子·尧问》:“ 繒 丘之封人见 楚 相 孙叔敖 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 楚 之士民,何也?’”《荀子·致士》:“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3).泛指人民、百姓。《荀子·议兵》:“士民不亲附,则 汤 武 不能以必胜也。”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説,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士民殷富,繁軼五陵;宫宇宏丽,崇冠三川。” 宋 叶适 《宣教郎夏公墓志铭》:“既而闻其在 闽 ,思不出位,而以事至者常立决,是非少所徇,诸司及士民亦爱之。”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於是 丹阳 诸生奋臂一呼,邑中士民响应数千百人。”

(4).犹言军民。《诗·大雅·瞻卬》:“邦靡有定,士民其瘵。” 郑玄 笺:“天下骚扰,邦国无有安定者,士卒与民皆劳病。” 孔颖达 疏:“以‘士’‘民’连文,故云‘士卒与民’。士卒即从军者也。”

有口

敢言善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孝惠帝 时, 吕太后 用事,欲王诸 吕 ,畏大臣有口者。”《汉书·陆贾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曰:“有口,谓辩士。”《南史·萧脩传》:“ 脩 中直兵参军 陈晷 甚勇有口,求为覘候,见获,以辞烈被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书,偶不在室, 淮 戴其纱帽,束其带,正在室中摇摆作势, 殷 猝至, 淮 不知带插横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师父还繫玉带哩,此银带何足贵?’ 殷 笑而释之。”

李橒名句,夜郎生还途中感怀二十八韵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