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尾闾五坝,筑土永教闭

乾隆下河叹

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下河叹》

全文:
自我壬午年,清口定水志。
视湖之增减,拆束为坝制。
其尾闾五坝,筑土永教闭
以此下河田,免灾收历岁。
其间祗戊戌,河决仪考地。
泛滥归洪湖,高堰虞涨至。
无奈开五坝,下河受灾致。
兹九阅春秋,清胜复有事。
预筹消息理,原非出不意。
冲堤阻运道,先急燃眉计。
堤筑运益涨,车逻胥启暨。
无奈开五坝,高宝潦胥及。
下河不待言,非鱼叹民匮。
然实乏良策,赈恤敕诸吏。
宁滥毋或遗,更要莫饰蔽。
庶略减予过,五字志惭愧。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尾闾

(1).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復废,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 尾閭 ,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园 书,及此闻溪漏,方欣验 尾閭 。” 清 赵翼 《逃荒》诗:“安得 尾閭 筹洩水,尽收归海出平畴。”

(2).泛指事物趋归或倾泄之所。 清 魏源 《军储篇一》:“此漏不塞,虽万物为金,阴阳为炭,不能供尾閭之壑。” 梁启超 《新民论》第二节:“民族帝国主义者何?其国民之实力,充於内而不得不溢於外,於是汲汲焉求扩张权力於他地,以为我尾閭。” 郭沫若 《创造十年》十二:“《季刊》和《周报》的标准太高,外来的投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不能用,因而失掉不少的读者,应该要有一种日报来做尾闾,以销纳外来的投稿。”

乾隆名句,下河叹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