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题瀛台随安室随安者取其随所遇而安之义故凡胜地虚庭明窗净几无不以是颜其轩盖藉以触目会心云耳》

全文:
书室依林俯碧澜,文窗纱绿称遐观。
庭虚松柏泛清籁,坐久衣裳生峭寒。
触目有怀皆远俗,忘言何处不随安
炉烟昼永禽鱼适,长啸一声天地宽。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有怀

犹有感。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 元 萨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诗:“有怀谁与言,独立心自省。”

远俗

避世;远离世俗。 唐 李白 《送长沙陈太守》诗之二:“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 宋 刘挚 《谢青州到任表》:“简礼去烦,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泽,庶求远俗之安。”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乾隆名句,题瀛台随安室随安者取其随所遇而安之义故凡胜地虚庭明窗净几无不以是颜其轩盖藉以触目会心云耳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