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李魁然玉抱璞,淡陈萧散出林鹤

刘宰速陈李二居士还茅山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刘宰的《速陈李二居士还茅山》

全文:
髯李魁然玉抱璞,淡陈萧散出林鹤
华阳洞口笑相逢,三风自奏钧天乐。
飞云出岫本无心,大隐不必皆山林。
朱弦自振出水音,王乔梅福古犹今。
君不见洛之南涯温生北涯石,明月滩头弄澄碧。
河阳御史一张罗,晓猿自掩松关寂。
久旱得雨方一犁,山南种豆犹其时。
山僮倚担迟君归,语君雨过黄独肥,亦有晚笋穿疏篱。
急归烧笋煮黄独,北山移文可无续。

刘宰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刘宰髯李魁然玉抱璞,淡陈萧散出林鹤书法作品欣赏
髯李魁然玉抱璞,淡陈萧散出林鹤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魁然

(1).安然。《庄子·庚桑楚》:“人见其跂,犹之魁然。” 成玄英 疏:“魁,安也。”

(2).高大貌。《史记·孟尝君列传》:“ 赵 人闻 孟尝君 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 薛公 为魁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 唐 柳宗元 《蝜蝂传》:“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瓮山耶律丞相墓》:“山麓魁然而大、凹而秀者,瓮之属也。”

(3).卓然突出貌。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惟君文行夙成,有声 江东 ,魁然厚重,长者之风。”《新唐书·郑权传》:“ 权 识诣魁然,有閎辩。” 清 戴名世 《古樟记》:“﹝古樟﹞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歷年所,遂魁然出其奇於人间。”

独立不群。魁,通“ 块 ”。《汉书·东方朔传》:“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 颜师古 注:“魁读曰块。” 王先谦 补注:“《史记》作崛然独立,块然独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邴原 字 根矩 , 北海 朱虚 人也” 裴松之 引 晋 杜笃 《邴原别传》:“ 邴原 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抱璞

(1).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献璞玉于 厉王 ,玉工说:“石也。” 厉王 以 和 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 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 即位, 和 抱璞哭泣于 楚山 之下,泪尽继之以血。 文王 乃使玉工剖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抱璞”喻怀才不遇。 汉 东方朔 《七谏》:“ 和 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晋书·应詹传》:“四门开闢,英彦鳧藻,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而 泓 抱璞 荆山 ,未剖 和 璧。”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双璧产 荆山 ,望如虹,气如烟,悠悠抱璞空流怨。” 郁达夫 《杂感》诗之一:“俊逸灵奇宰相才, 卞和 抱璞古今哀。”亦作“ 抱玉 ”、“ 抱璧 ”。 汉 王充 《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 楚王 、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 宋 梅尧臣 《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居故江有慕之作予辄次其韵》:“且奉采兰养,应无抱玉啼。” 明 何景明 《种麻篇》:“断金俟同志,抱玉难自宣。”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自笑投珠,谁怜抱璧双刖。”

(2). 战国 齐宣王 欲用 颜斶 , 斶 辞曰:“夫玉生於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斶 愿得归。”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抱璞”指保持本色,不为爵禄所惑。 汉 蔡邕 《释诲》:“僕不能参迹于若人,故抱璞而优游。” 宋 王禹偁 《圣人无名赋》:“惟澹惟默,固抱璞以含章;不识不知,岂命氏而考姓。”

萧散

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 司马相如 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復与外事相关。” 唐 张九龄 《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宋 曾巩 《招隐寺》诗:“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絶婚宦,公货财,布衣疏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释。《晋书·恭帝纪论》:“虽有手握戎麾,心存旧国,迴首无良,忽焉萧散。” 唐 皎然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诗:“独鹤翩翻飞不定,归云萧散会无因。” 明 刘基 《自天章入城作》诗:“烦襟得萧散,似欲忘覉旅。”

(2).萧条;凄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萧散忽如尽,徘徊已復新。” 唐 韦应物 《独游西斋寄崔主簿》诗:“秋斋正萧散,烟水易昏夕。” 宋 苏轼 《和李太白》:“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园亭》诗:“萧散人问意,孤云第几峰。”

刘宰名句,速陈李二居士还茅山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