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族未应惭四姓,寸阴端合竞三余

葛立方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书疾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葛立方的《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书疾》

全文:
枕溪曲室巧涵虚,黄卷旁罗恣卷舒。
单族未应惭四姓,寸阴端合竞三余
麟毛不具羞文虎,狸骨空传尚墨猪。
坐穴藜床逢掖事,那知新有鹤头书。

葛立方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葛立方单族未应惭四姓,寸阴端合竞三余书法作品欣赏
单族未应惭四姓,寸阴端合竞三余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单族

寒微的家族。 唐 张九龄 《谢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状》:“臣本单族,过蒙奬拔。”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令狐相 自以单族,每欲繁其族党,与 崔 卢 抗衡。” 宋 司马光 《为庞相公让明堂加恩第一表》:“臣出於单族,素乏异能,遭会圣辰,袭承义训。”

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四姓

(1).指四个姓氏。自 汉 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 东汉 明帝 时外戚有 樊 、 郭 、 阴 、 马 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三国 蜀 有 焦 、 娄 、 孟 、 毛 四姓(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吴 有 朱 、 张 、 顾 、 陆 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 李善 注); 晋 广陵郡 有 雷 、 蒋 、 谷 、 鲁 四姓(见《晋书·刘颂传》); 唐 有 崔 、 卢 、 李 、 郑 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

(2). 南北朝 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梁书·张绾传》:“ 綰 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閲为之制……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泛指名门贵族。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 永巷 。”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贮四姓之良家,延诸姑与伯姊。”

寸阴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比喻一个非常短的时间

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阴尺璧

端合

应当;应该。 张伯驹 《续洪宪纪事诗》之八七:“青史千秋谁得似,阿爹端合比 桓温 。”

三余

(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农 、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遇 言:‘﹝读书﹞当以三餘。’或问三餘之意。 遇 言‘冬者岁之餘,夜者日之餘,阴雨者时之餘也’。”后以“三餘”泛指空闲时间。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余尝以三餘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 宋 苏轼 《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诗:“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餘。”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男儿事业在三餘,学就须乘駟马车。” 柳亚子 《书赠张镜潭》诗:“最是 津南 人物美,三冬图史伴三餘。”

(2).指 余干 、 余姚 、 余杭 三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汉 末童謡云:‘天子当兴东南三 餘 之间。’”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三馀》:“ 餘干 、 餘姚 、 餘杭 。”

葛立方名句,所居二室号书痴禅悦各成一诗书疾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