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

出自清代乾隆的《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十二·最高峰》

全文:
泉挂涧下饮,松出岩旁努。
千盘造最高,豁然堪望楚。
诗人游九秋,徒步谢舆马。
大江濯胸怀,清涌兰波浒。
镕得五言城,其气盛于虎。
柳韦乃见今,陶谢不独古。
驿致喜清逸,和韵乘兴鼓
寄询云霞间,可曾遘西姥。

乾隆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驿致

犹驿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洋川 者, 汉 戚夫人 之所生处也, 高祖 得而宠之。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帝为驛致 长安 。” 宋 蔡襄 《岭南荔支谱》卷五:“ 蔡君謨 谓爱嗜 涪州 荔支,岁命驛政。”

清逸

清新脱俗

笔锋清逸

和韵

(1).谓文雅而有风度。《南史·王训传》:“眉目疎朗,举动和韵。”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有道之器》:“ 彦回 风流和韵,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吟咏滋味,流於字句。气力穷於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 范文澜 注:“异音相从谓之和,指句内双声叠韵及平仄之和调;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谓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作诗。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 唐 白乐天 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为 浙东 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叠韵之巧,盛于 苏 黄 ;和韵之风,流于 元 白 。”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乾隆名句,沈德潜进呈后游摄山诗十二首走笔和韵并书长卷赐之·其十二·最高峰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