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罪岂合有民社,抵谳正欲加鈇钺

刘挚长句送跂之官蕲水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刘挚的《长句送跂之官蕲水》

全文:
前年东秦夏六月,望日拜恩初赐玦。
降秩削职迁黄州,仓皇束装三日发。
故国东平不入城,北山一夜辞松栝。
亲朋问讯若梦寐,骨肉分留作胡越。
论罪岂合有民社,抵谳正欲加鈇钺
仇家之议不尽用,天地宽仁日月察。
才令分司置之蕲,上表谢恩秋已末。
以御魑魅乃其分,欲居蛮夷圣犹屑。
蕲也虽僻自善地,回环山溪富林樾。
平生雅志在江湖,颇与蕲人相缔结。
收拾孥属已团聚,南北无心更分别。
白鱼煮玉粳炊珠,佐以秋菘与春蕨。
筑室求田虽未就,典衣卖装略无阙。
大谬不然心已忘,笑人非工已愈拙。
人生端若梦栩栩,事去何庸书咄咄。
大儿调邑换江南,要虽分房无远别。
地劣两舍不宿舂,晨起为书午可达。
邑四万户号难治,民杂江闽吏贪猾。
锄彊洗恶勿著意,鱼逃至清人忌洁。
化以诚心磨以久,教而后刑不怨杀。
得闻无毁亦无誉,以慰萧萧双白发。

刘挚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论罪

判罪;即根据事实或证据判定罪行

按贪污论罪

民社

(1).民间祭祀土神。《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 郑玄 注:“社,后土也。使民祀焉。”

(2).指人民和社稷。 宋 苏轼 《贺时宰启》:“民社非轻,犹承宣而惴惴。天渊靡外,亦戾跃以欣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蕞尔一邑,何能养如许騶从?履任,则一方涂炭矣!不可使殃民社,可即旋归,勿前矣。”

(3).引申指民间。《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紂王 聚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宋 张孝祥 《后土东岳文》:“下臣蟣虱,天子使守民社。服事之始,敢敬有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二弟年富力强,方司民社,宜资庄产,以终廉节。” 清 钱谦益 《浙江台州府黄岩县知县周玄昭受文林郎制》:“具官某起自贤书,遂膺民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宋史·高宗纪五》:“辛酉,詔 淮南 、 襄阳府 等路团结民社。”

(6). 民国 初年拥护 黎元洪 的政治组织。

谳正

审议并驳正。《后汉书·鲁恭传》:“小吏不与国同心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罪,不復讞正。” 宋 文同 《谢提刑张郎中》:“朝廷之虑者实在乎远方,郡县之失者恐失乎中典,当从讞正,乃属贤明,嘉命初闻,舆情已愜。”

鈇钺

(1).斫刀和大斧。腰斩、砍头的刑具。《荀子·乐论》:“且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鈇鉞者,先王之所以饰怒也。”《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忠臣竭诚不顾鈇鉞之诛以陈其愚,志在匡君安社稷也。” 颜师古 注:“鈇,所以斫人,如今莝刀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疏远小臣,腰领不足以荐鈇鉞。”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於鈇鉞。”

(2).泛指刑戮。《南史·何尚之传》:“﹝ 范曄 ﹞宜出为 广州 ,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鉞。”《西游记》第二五回:“徒弟,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鈇鉞。”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鉞,来奏君王。”

(3).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礼记·王制》:“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鉞,然后杀。” 孔颖达 疏:“赐鈇鉞者,谓上公九命得赐鈇鉞,然后邻国臣弑君、子杀父者,得专讨之。”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有弓矢鈇鉞之权,皆国之元臣。”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离娄上篇十二》:“ 文王 当 商 命未改之时,犹然受 商 之鈇鉞以专征。”

(4).借指将军幕府。 唐 喻凫 《秋日将归长安留别王尚书》诗:“清晨鈇鉞内,只献白云吟。”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参十星,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市,一曰鈇鉞,主斩刈。”

刘挚名句,长句送跂之官蕲水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