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

真山民杨妃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真山民的《杨妃》

全文:
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
瘞土驿傍何足恨,潼关战处骨埋多。

真山民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真山民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书法作品欣赏
三郎掩面马嵬坡,生死恩深可奈何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掩面

(1).遮住面孔。羞惭貌。《后汉书·陈蕃传》:“若受爵不让,掩面就之,使皇天震怒,灾流下民,於臣之身,亦何所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同盟会·东京各界告乡人书》:“诸君如办学有滞碍,或筹款甚艰难,尚其为国家前途计,而掩面重来乎!”

(2).遮住面孔。悲不忍见貌;哭泣貌。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清 姚燮 《双鸩篇》:“妾手掩面啼声低,妾手不敢牵郎衣。”

(3).盖在尸体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绢。《荀子·礼论》:“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 杨倞 注:“《士丧礼》,掩用练帛,广终幅,长五尺。”

(4).犹封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东坡 守 杭 ,所属尝申漏税,乃远方获荐士,以裹粮置货,封掩,贋作某上 杭州 知府 苏内翰 。士辞穷吐实,且曰:‘今负天下重名,孰踰先生,沿涂既赖以免,自此入京,意通行无碍,不虞败获也。’ 坡 乃呼笔吏,俾易掩面,用己衔,至京师 竹竿巷 苏学士 。且语之:‘乃舍弟 子由 也,此真无碍矣。’”

马嵬

地名。在 陕西省 兴平县 。 唐 安 史 之乱, 玄宗 奔 蜀 ,途次 马嵬驿 ,卫兵杀 杨国忠 , 玄宗 被迫赐 杨贵杞 死,葬于 马嵬坡 。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一:“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潼关 不守,翠华南幸,出 咸阳 ,道次 马嵬亭 ,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 晁错 以谢天下, 国忠 奉氂缨盘水,死於道周。” 元 马祖常 《杨妃墓》诗:“ 马嵬 坡上棠梨树,犹占 秦 原几日春。”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来此已是 马嵬驛 了,请万岁爷暂住鑾驾。”

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可奈

怎奈;可恨。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可奈情怀,欲睡朦朧入梦来。”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可奈那 竇娥 百般的不肯随顺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可奈茶客太多,人声嘈杂。”

真山民名句,杨妃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