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

曾巩地动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曾巩的《地动》

全文:
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今者无端越疆畔,阴气焰焰侵于阳。
阳收刚明避其势,阴负捷胜尤倡佯。
地乘是气亢于下,震荡裂拆乖其常。
齐秦晋代及荆楚,千百其堵崩连墙。
隆丘桀屋不自定,翩若猛吹摇旌幢。
生民汹汹避无所,如寄厥命于湖江。
有声四出嘻可怕,谁击万鼓何雷硠。
阴为气静乃如此,天意昧密宁能详。
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
意者邪臣有专恣,气象翕翕难为富。
据经若此非臆决,皎如秋日浮清霜。
祖宗威灵陛下圣,安得直语闻明堂。
朝廷肃穆法度治,岂用懔懔忧胡羌。

曾巩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曾巩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书法作品欣赏
或云蛮夷尚侵轶,已事岂必垂灾祥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蛮夷

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来蛮夷间。——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为降虏于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北蛮夷之鄙人。——《战国策·燕策》

侵轶

亦作“ 侵佚 ”。1.侵犯袭击。《左传·隐公九年》:“ 北戎 侵 郑 。 郑伯 御之,患 戎 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軼我也。’” 杜预 注:“軼,突也。”《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自是匈奴得志,狼心復生,乘閒侵佚,害流傍境。”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录叙》:“虽有北 韃 南 倭 之侵軼,兵不致亡也。” 吴晗 《灯下集·阵图和宋辽战争》:“若捍御不及,即有侵轶之患。”

(2).谓越权行事。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农劝事时,赏信罚必。市无欺夺,吏不侵軼。” 清 端方 《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备折》:“如此则部臣疆吏於其权限内应行之事,无所用其推諉;於其权限外侵軼之事,无所施其阻挠。” 梁启超 《各国宪法异同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鼎立,不相侵軼。”

已事

往事。《汉书·贾谊传》:“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其已事可知也。” 颜师古 注:“已事,已往之事。” 清 钱谦益 《<兵略>序》:“以 汉 唐 之已事徵之, 永寿 、 延熹 之间,用 皇甫规 、 张奂 、 段熲 为将帅,所向剋捷。”

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灾祥

(1).指吉凶灾变的征兆。《书·咸有一德》:“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孔颖达 疏:“指其已然,则为吉凶;言其徵兆,则曰灾祥。”

(2).犹祸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无灾祥也。”《后汉书·张衡传》:“编年月,纪灾祥。”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人不能自知其体老少痛痒之何故,则彼天亦不能自知其体盈缩灾祥之所以。” 宋 苏辙 《同孔常文作张夫人诗》:“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曾巩名句,地动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