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绸缪三岁字,七言憀慄九章文

刘跂寄叶勤次其韵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刘跂的《寄叶勤次其韵》

全文:
五斗折腰俱为贫,诗书律令若为分。
西山今朝有爽气,北阙无时飞白云。
一纸绸缪三岁字,七言憀慄九章文
故人好在长相忆,怅望江皋麋鹿群。

刘跂诗词大全

参考注释

一纸

一张纸。多用于书信或文件等。《三国志·蜀志·吕凯传》:“都护 李严 与 闓 书六纸,解喻利害, 闓 但答一纸。”《宣和遗事》前集:“天子倚着懒架儿暂歇坐间,忽见粧盒中一纸文书,用手取来看时,却是小词一首。”《儿女英雄传》第一回:“那时一纸呈儿,掛冠林下,倒是一桩乐事。” 巴金 《探索集·怀念烈文》:“这以后又过了两个月,在 上海 出版的十三种期刊,被国**党政府一纸禁令同时查封了。”

绸缪

(1) 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缠*绵;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七言

(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録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 汉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憀慄

1.凄怆。 汉 应瑒 《正情赋》:“步便旋以永思,情憀慄而伤悲。” 宋 苏轼 《宿望湖楼再和》:“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元 袁易 《杭州道中书怀》诗之一:“远行憀慄意,对此不能无。”

2.犹凛冽。寒气袭人貌。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恪公书》:“岁晚憀慄,惟以时为国自重。” 清 黄宗羲 《<陈苇庵年伯诗>序》:“一唱三叹,凄人心脾,读之者但觉秋风憀慄,中人肌肤。”

九章

(1).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种图案。《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 汉 郑玄 注:“冕服九章,登龙於山,登火於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为绣。则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南齐书·陆澄传》:“ 泰始 六年,詔皇太子朝贺,服衮冕九章。”

(2).泛指多种图案。《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有一仙娥,自内而出,被冰綃之衣,曳霜紈之帔,戴翠凤步摇之冠,躡琼纹九章之履。”

(3).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军队行进的九种旗章。章,旗上的图案。《管子·幼官》:“明审九章。” 石一参 注:“九章,见《兵法篇》。日章,月章,龙章,虎章,鸟章、蛇章、鹊章、狼章、韟章,是也。”

(4).即九畴。《汉书·律历志上》:“ 箕子 言大*法九章。” 颜师古 注:“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

(5).指《九章算术》。相传为 黄帝 时 隶首 所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6).指《九章律》。 汉 萧何 著。《汉书·刑法志》:“相国 萧何 攈摭 秦 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刘跂名句,寄叶勤次其韵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