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

毛并薄幸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毛并的《薄幸》

全文:
柳桥南畔。
驻骢马、寻春几遍。
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
为感郎、松柏深心,西陵已约平生愿。
记别袖频招,斜门相送,小立钗横鬓乱。
恨暗写、如蚕纸,空目断、高城人远。
奈当时消息,黄姑织女,又成王谢堂前燕。
托琴心怨。
怕娇云弱雨,东风蓦地轻吹散。
伤春病也,狼藉飞花满院。

毛并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毛并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书法作品欣赏
自见了、生尘罗袜,尔许娇波流盼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自见

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於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生尘

(1).沾上尘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柳永 《荔支香》词:“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天下无事日久,兵甲生尘。”

(2).形容中空无物。《东观汉记·范冉传》:“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金 元好问 《真味斋》诗:“麄饭寒虀老此身,高人那计甑生尘。”

(3).谓生鄙吝的尘想。 金 元好问 《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三月不见君,渴心欲生尘。”参见“ 生鄙 ”。

罗袜

亦作“ 罗韈 ”。丝罗制的袜。 汉 张衡 《南都赋》:“脩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尔许

犹言如许、如此。《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浩周 之还”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尔许地也。” 宋 杨万里 《自音声岩泛小舟下高溪》诗:“舟稳何妨小,波恬尔许平。” 郭沫若 《南冠草》附录《夏完淳》:“故余意以为《吴志》较为真切,且仓卒自缢之人,不会有尔许闲暇咬文嚼字也。”

波流

(1).水流;支流。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错吾躯於波流,而吾不敢用私。”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崔圆》:“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謐。”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二:“此皆议论之时,枝叶波流偶然相及,非为学之本源。”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两岸较逼,波流汹涌。”

(2).随波逐流。比喻世事的变化。《庄子·应帝王》:“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郭象 注:“变化頽靡,世事波流,无往而不因也。”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周游当世,常斐然有扶衰救缺之心,非徒嗜皮肤,随波流,搴枝叶而已也。”

(3).形容目光流转。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頎身玉立,慧眼波流。”

毛并名句,薄幸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