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归林下度余年,底事天公不见怜

吴芾复和怜字韵二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吴芾的《复和怜字韵二首》

全文:
拟归林下度余年,底事天公不见怜
新岁已惊青鬓换,故园还想绿阴连。
敢萌痴意贪非据,但欲冥心任自然。
今日有谁闻此语,只应白石与清泉。

吴芾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吴芾拟归林下度余年,底事天公不见怜书法作品欣赏
拟归林下度余年,底事天公不见怜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归林

谓辞官回乡。 明 袁宏道 《真定大悲阁》诗:“相逢低两眉,但诉归林计。” 太平天囯 石达开 《致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书》:“待平定而归林,愿终莫遂。”

余年

暮年;晚年

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见怜

(1).被爱怜。《西游记》第六*四回:“ 十八公 道:‘ 杏仙 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如不见怜,是不知趣了也。’”

(2).爱怜我。 唐 刘禹锡 《有獭吟》:“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宋史·隐逸传中·杜生》:“后子能耕,荷长者见怜,与田三十亩使之耕。”《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今客馆孤单,若蒙小娘子有见怜之心,对局之时小子岂敢不揣自逞,定当周全娘子美名。”

吴芾名句,复和怜字韵二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